站内搜索

黄河显风韵 兰州得幸福

发布时间:2021-06-01 09:11:52 | 来源:中国青年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李培刚

原标题:黄河显风韵兰州得幸福

以“五无”甘南创建为抓手,甘南州卓尼县城乡环境焕然一新。甘南州委宣传部供图

如果把黄河比作一条飘落的飞天锦带,那么它落在甘肃兰州,就塑造了这座城市独特的风韵。作为全国唯一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多少年来,兰州的发展变迁和黄河息息相关。

从“十里黄河风情线”到“四十里黄河风情线”,再到如今的“百里黄河风情线”……随着黄河兰州段生态保护与综合开发的不断推进,这条依河而生的城市的自然景观、人文风情和产业集群都在日新月异。

久久为功,生态治理显成效

去年开春以来,52岁的李少华每天上班再也不开车了,他也不去挤公交,而是换成了走路上下班。家住在兰州市七里河区的黄河边上,李少华在城关区离黄河不远的一家单位上班,每天上下班要在沿黄河修建的步道上走50分钟。

“以前没有步道,走路不方便;此外,黄河也没有这么干净,走在边上老有味道。”李少华在黄河边上工作生活了大半辈子,近几年,他欣喜地发现,黄河水明显清澈多了,一过洪水期,水体更加清亮,甚至能见到河底的石头。

近年来,随着黄河生态的持续改善,像李少华一样,在黄河边步道上健身锻炼、游乐休憩的市民越来越多。早上“踏着黄河”上班,晚上迎着晚霞散步,成为兰州市民的生活新风尚。黄河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让老百姓收获着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兰州黄河生态的治理与开发并不容易。根据新中国成立后第一版兰州城市规划,兰州黄河段上游的西固区和七里河区确定为工业承接区,之后陆续建成了一大批工业企业,长期以来,这些企业排污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此外,兰州黄河两岸南北两山生态脆弱,也很容易导致水土流失。

“黄河和这座城市相生相长。”兰州市自然资源局空间规划科负责人介绍说,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在兰州城市定位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如今,经过几番改进,在最新的城市规划中,黄河已定位为兰州城市发展的生态轴、景观轴和重要发展轴。

随着黄河在城市定位的不断提升,兰州将做好黄河文章作为城市发展的牛鼻子,始终牵住不放,全力谋划推进。其中,守护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更是被视为城市永续发展的生命线。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老旧工业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兰州大力推动工业企业“出城入园”行动,一大批污染企业迁出老城区。在规模宏大的工业企业搬迁行动中,位于兰州七里河区黄河边的兰石集团搬迁备受关注。

2013年,经过一番努力,甘肃重点工业企业兰石集团被整体迁往兰州新区,取而代之的是文化、旅游及商业综合开发。如今,这片原来城市污染严重的区域已成为兰州市新的文旅商贸中心,彻底杜绝了对黄河生态的负面影响。

近年来,兰州市还持续推进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完成了黄河兰州段干支流共2958个入河排口人工徒步排查和国家试点工作,实施了城市生活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项目建设及一批境内黄河支流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同时,加大跨界水污染联防联控,与青海省海东、西宁等城市上下游城市联动共治,有效促进了黄河干流水质改善。

截至目前,黄河兰州段干、支流国控、省控水质考核断面水质保持优良,达标率100%;黄河出境断面水质达到Ⅱ类,6个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到Ⅲ类及以上,达标率100%。

“皋兰山上一棵树,白塔山上七棵树。”曾几何时,人们曾用“8棵树”来形容兰州的“荒山秃岭”。让广袤的荒山秃岭披上绿装,从根本上改善兰州地区生态环境,成为兰州人民共同的夙愿。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兰州就启动了绿化荒山工作;1983年,甘肃发出“全省绿化看兰州,兰州绿化看南北两山”的号召,自此,党政军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干部及市民群众全面投入绿化两山。经过70多年持续绿化建设,兰州市已经完成绿化荒山62万亩,书写了“敢叫荒山变青山”的绿色奇迹,南北两山完成了从荒山至彩山的华丽“蝶变”。

创新驱动,走出高质量发展新路

因河而生,因河而兴。做好黄河保护,是兰州城市发展的生态之基。有了良好的基础环境,如何谋划高质量发展,又成为兰州新时期要完成的“必答题”。

不仅要“黄河清”,还要实现“城市美”“文化兴”“产业聚”。近年来,围绕“做好黄河文章、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发展思路,兰州要着力将黄河兰州段打造成集生态绿色、文化旅游、产业集聚于一体的精品工程,真正实现水润金城、水秀金城、水富金城的美好愿景。

去年以来,细心的市民游客发现,兰州黄河风情线上的卫生间变得“高大上”起来,不仅干净整洁,还设立了第三卫生间、游客服务点。这都得益于文旅驿站项目的推进实施。

为了不断完善旅游咨询、游客服务、旅游宣传、智慧旅游等服务,近两年,兰州市投资1150万元,在黄河风情线重点景点景观区域打造了10处功能完善、特色鲜明、自成小景的文旅驿站(配有A级旅游厕所),配备了游客服务室、休憩区、咖啡店、书吧、文创产品展示销售、ATM机、自助缴费机等便民设施。

以“黄河风情线大景区”为核心概念,近年来,兰州努力构建黄河两岸生态旅游体系,整合兰州市域范围内沿黄区域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建设集游客服务、休闲购物为一体的大型旅游综合体。

如今,从百年中山桥到新打造的兰州老街,再到黄河岸边拔地而起的黄河楼,兰州“一河两山”生态、文化、休闲、康养等相关产业正在初步形成,融山水自然、人文古迹于一体,“百里黄河风情线”成为代表兰州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除打造特色旅游景观项目,黄河之滨音乐节、啤酒节等一批文旅项目也在黄河之滨精彩上演,有力激活着兰州夜经济。

2020年,在中国文旅和网红经济融合发展峰会上,“新时代·中国最美夜游景观旅游城市”和“新时代·中国最具文旅投资价值城市”两项大奖花落兰州。同年,在米尔肯研究院公布的《中国最佳表现城市》报告中,兰州市成为2020年中国最佳表现城市。

这里不仅有了良好的生态和人文环境,产业发展环境也在持续优化。近年来,随着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全面推进,兰州实施行政区划调整,优化以主城四区为核心,兰州新区和榆中生态创新城为两翼,红古、永登、皋兰为支点的“一心两翼多点”城市发展布局。

自成立以来,作为西北第一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已累计引进产业项目760多个、总投资3700多亿元,十大生态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同时,坚持创新开放双轮驱动,建成各类创新平台118个,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31.4%,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增至3.6%,企业申请各类专利近千项。

按规划,“十四五”时期,兰州新区将加速产业集聚、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城市能级、优化生态环境。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保持1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18%以上、常住人口超过百万。

继兰州新区之后,榆中生态创新城成为甘肃新的聚焦科技创新的战略高地。根据规划,至2025年,榆中生态创新城生产总值将超过300亿元,常住人口34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37平方公里,新增就业岗位10万左右,科创产业占比超过50%,创新能力在全国创新型城市中居于前列。

“未来,兰州将整合优化全市产业园区,以循环农业、文化旅游、通道物流、数据信息、先进制造、中医医药等领域为重点,促进同类和关联企业高效集聚。同时,大力实施‘产业振兴’战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促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变革,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协调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兰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马富春

太震撼!黄河小浪底调水调沙气势磅礴
从6月19日开始,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启动2021年度调水调沙,预计本次调水调沙将历时20天左右。期间,小浪底水库最大下泄流量将达到4500立方米每秒。
黄河流域要素市场化配置(山东)高峰论坛举行
6月28日上午,黄河流域要素市场化配置(山东)高峰论坛在山东大厦举行,在沿黄九省(区)发展改革委的指导下,沿黄九省(区)省级要素交易机构按照“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共同发起成立黄河流域要素市场联盟,并签署《黄河流域要素市场联盟战略合作协议》。
宁夏中卫卫民黄河大桥建成通车
宁夏中卫卫民黄河大桥建成通车。该桥位于黄河中卫段,是宁夏境内第18座跨越黄河的公路桥梁。
相关部委
水利部 黄委会 文化和旅游部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发改委 国家林草局 国家文物局
流域省区
山东 河南 陕西 山西 内蒙古 宁夏 甘肃 四川 青海
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中华文化遗产研究院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