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青海十三五百万人从事文旅产业 将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发布时间:2021-09-29 13:40:43 | 来源:中国新闻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李培刚

图为杨逢春出席青海省乡村旅游工作现场会。陈奇峰摄

中新网青海尖扎9月28日电 (记者胡贵龙张添福)父母双双残疾、下雨房子漏水、一家五口蜷缩在一张大炕上、挖个坑就是卫生间……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的藏族汉子下吾端智曾给中新网记者“诉苦”,“那时候,家庭人均年收入仅仅几百元。这话说给别人听,人家都不信!”

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怎么办?山上问题,山下解决。

2016年9月,尖扎县开始将生存条件恶劣、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7个乡镇30个村的农牧户251户946人,易地扶贫搬迁至地理位置优越的黄河岸边的德吉(藏语:意为幸福)村。

图为青海省乡村旅游工作现场会现场。张添福摄

2017年11月,下吾端智和村民们陆续搬迁入住,2018年,德吉村被农业农村部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19年被中国生态文化协会授予“全国生态文化乡村”、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20年成功入选“国家森林乡村”和“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荣获“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美丽搬迁安置区称号。

28日,在尖扎县召开的青海省乡村旅游工作现场会上,青海省副省长杨逢春表示,尖扎县德吉村通过易地搬迁,依托黄河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农家乐,让全村群众吃上了乡村旅游饭。

图为德吉村一角。陈奇峰摄

尖扎县委副书记、县长陆宁介绍,如今,该县初步形成了产业、旅游、生态相融合的发展格局,闯出了一条具有尖扎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新路子。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乡村旅游接待点56个(四星级接待点20个),从业人员达835人。2020年,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223.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72亿元。

杨逢春表示,本次现场会的另外几个观摩点,如化隆县群科镇安达其哈村依托“杏花”资源,主打“城市+乡村+景区”组合牌,让民众通过乡村旅游增收致富;化隆县黄河绿洲生态园以拉面特色小镇产业文化、群科特色美食文化等为抓手,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乡村旅游产业链。

“乡村旅游是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富民产业。坚定不移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杨逢春介绍,“十三五”以来,全省直接或间接从事文旅产业人员达到106万人,15.6万贫困人口通过旅游实现脱贫致富,是名副其实的致富产业,且示范带动效应正逐步显现、基础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规范化管理的标准体系初步建立、培育形成了一批乡村旅游精品。

为青海省乡村旅游发展把脉,杨逢春说,目前,依旧存在缺乏科学长远的规划,同质化现象严重;基础设施不完善,服务标准和管理水平低;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不足,文化内涵欠缺;专业人才匮乏,政策支持缺位,发展合力不够等。

杨逢春说,要把握发展机遇,加强顶层设计;加强基础建设,促进提质升级;打造精品工程,提升品牌价值;健全工作机制,营造良好环境。

杨逢春说,要敢于担当、积极作为、顺势而为,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打造青海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完)

青海将建成全国首个省域零碳电力系统
记者从28日召开的青海省政府发布会上获悉,青海省政府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青海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行动方案(2021-2030年)》,青海将建成全国首个省域零碳电力系统。
从传统保护到智慧建设 山东推进黄河流域生态发展高质量
黄河国家战略,首先强调的是生态保护。近年来,山东黄河流域各市多措并举,从生态环境整治到黄河文化挖掘,再到“智慧黄河”建设,描绘出一幅美丽的“黄河生态画卷”。
《大禹治水》被搬上舞台:原创陇剧讲述“黄河故事”
经过近两年精心打磨,以“大禹治水”为蓝本、大型原创古装陇剧《大禹治水》已进入最后排练合成阶段,预计十月中旬搬上舞台。
相关部委
水利部 黄委会 文化和旅游部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发改委 国家林草局 国家文物局
流域省区
山东 河南 陕西 山西 内蒙古 宁夏 甘肃 四川 青海
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中华文化遗产研究院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