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国家级战略入圈 山东东营文旅做足黄河文章
发布时间:2020-08-31 10:47:40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迎来了重大历史机遇。
以济南为核心的“省会经济圈”七市正联盟合作,定位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新高地,吹响了一体化发展的号角。
东营携国家级战略入圈,努力做好黄河这篇水文章,助力省会经济圈扬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龙头。
手握三大世界级旅游资源东营发出邀约
从空中俯瞰,黄河如同一条黄色的丝带,从西南缓缓流向东北,把省会经济圈中的7座城市包裹在内。
东营是省会经济圈中既沿黄又沿海的唯一城市。区位优势十足,生态自然资源丰富又独具一格。黄河三角洲是黄河挟带泥沙在入海口渤海凹陷处交汇沉积形成的冲积平原,位于渤海湾南岸和莱州湾西岸,主要分布于东营境内。它扼守黄河入海之喉,承袭黄河水沙之惠,得天独厚的自然区位条件和独特的生态系统特点赋予其极高的战略地位和生态价值。
作为我国暖温带保存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东营手握“河海交汇、新生湿地、野生鸟类”三大世界级旅游资源。在东营,乘坐游船顺流而下,世间辽阔的景致在这里交汇融合,黄河浑黄,大海蔚蓝,浪花雪白,界线分明却又彼此交织在一起,神工鬼斧,难以描摹;在东营,新生湿地犹如大地的调色板,浑然天成,美不胜收;逐水而来,珍禽翔集。368种鸟类在东营安家,被称为鸟类的“国际机场”......
独行快,众行远,东营唱响“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积极融入省会经济圈,实现区域优势互补、高质量协同发展。
立足原生态做好水文章
在城市特色成为城市重要价值资源的今天,东营无疑拥有巨大潜力。纵观“胶东”、“鲁南”、“省会”三大经济圈,东营文旅资源开发起步稍晚,相对于先发制人,后发先至更考验突破常规的勇气、出奇制胜的思路,以及厚积薄发的韧劲。
1983年建市初,东营就把城市建设定位为“湿地之城,生态之城”。30多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咬定青山不放松,将其作为生态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民生工程,不断加大力度。2018年,东营荣获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厚积薄发的东营一战成名。
在东营驱车行驶,沿东八路一路北行,绿草如茵环绕着方塘、湖泊,道路两侧随风飘荡的芦苇丛中,水鸟如织,野鸭、喜鹊、灰雁或自在觅食,或在空中翱翔,“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湿地在城中、城在湿地中”的特色风貌让人流连忘返。
“东八路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全长47公里,总建设面积3333.49公顷,主要对道路沿线湿地进行提升改造,美化城市窗口形象,打造对外城市名片。”东营市住建局副县级干部韩春刚说。47公里的湿地“绿丝带”与区域特色相融合,将原本高低不平的洼地打造成生态活力、空港迎宾、渔禾活化、自然生态4个湿地风貌区,蝶变成“奇、旷、野”特色各异的湿地美景,构建直通黄河口、连接中心城的湿地风情带。
不仅如此,东营手握“湿地牌”,立足原生态做好“水文章”。加快推进东八路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北二路沿线及金湖银河片区综合开发项目等重点项目,实施天鹅湖蓄滞洪工程,加快建设无内涝城市,让市民在家门口畅享湿地乐园。
此外,东营市重点实施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修复、种质资源保护和生物栖息地建设、黄河入海流路治理和水系贯通、海岸带生态系统防护等重大项目建设,开展规模化退耕还湿、退养还滩,正在加快推进建设黄河口国家公园,努力打造大江大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治理的重要标杆。
擦亮“黄河入海,我们回家”文旅品牌
7月17日,包括东营在内的山东省沿黄九市共同成立“山东黄河流域城市文化旅游联盟”。从“各搞各的”到“抱团发展”,标志着黄河流域城市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步入了新阶段。
面对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东营立足于独特的文旅产业优势和资源特色,积极推介特色旅游路线,擦亮“黄河入海,我们回家”的文旅品牌。
为切实加强东营与省会济南的友好合作,推进两地客源市场开发,努力打造“黄河文化名城”和“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东营市文化和旅游局拟于近期赴济南组织济东两地文旅资源产品推介活动,将东营重点景区、景点、特色美食、特色旅游商品以及黄河入海精品旅游线路产品展示给观众,并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以实际行动推动两地文旅资源联动发展。
长河大海博弈的黄河三角洲、源远流长的兵学文化旅游区、丰富多彩的民俗乡村游.......随着全域旅游的建设发展,东营积极开发湿地生态旅游线路,游艇经济、低空飞机游览等高端旅游产品。不断挖掘特色的民俗文化,让游客感受“回家”般的静谧美好,找寻心灵的寄托,这也是对“黄河入海,我们回家”城市品牌形象最好的诠释。(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唐梦琳东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