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梦·黄河情】站在“万里黄河第一观” 青少年研学探究黄河的前世今生1/3)

发布时间:2020-09-18 10:35:08  |  来源:未来网  |  作者:谢青  |  责任编辑:李培刚
支持← →键翻页
 

讲述黄河故事学习黄河文化技艺

为了让黄河文化代代传承,从2019年开始,武陟县聘请专业团队,打造与黄河有关的研学课程及传承实践项目,内容非常丰富,主要有黄河盘鼓、大圣鼓、怀梆、黄河号子、黄河抢险石头树梢梱、大河遗风民间传说故事及歌谣小曲调等数十种。

在嘉应观中,未来网记者看到,嘉应观乡第一初级中学的学生们正在参与黄河号子、黄河泥埙等项目的学习和实践。

“太阳出来一盆花,照在东京帝王家……”响亮的黄河号子响彻在嘉应观内,黄河号子属于劳动号子的一种,先民们在与洪水的抗争中,共同协作,逐渐形成有一定的节奏、规律、和起伏的声音。

“黄河号子要卖力地唱出来,声音越洪亮越好。”喊出黄河号子,嘉应观乡第一初级中学的苏浩说,自己了解到黄河边的百姓参与治理黄河的辛苦与不易,对他们更加地敬佩了。

黄河号子刚落,隔壁院落中传来了悠扬的《茉莉花》歌曲声。原来,是孩子们正在学习吹奏黄河泥埙。据了解,黄河泥埙是我国埙乐器家族成员之一,是先民们在黄河岸边劳动时的集结号,后来逐步演变成吹奏乐器。

制埙名家王建制作黄河泥埙(未来网记者谢青摄)

“我们用黄河水和黄河泥,用黄河泥制作黄河泥埙。”制埙名家王建告诉记者,用黄河泥埙吹奏黄河音乐,让更多的孩子喜欢上黄河泥埙,就是希望用黄河音乐传播黄河文化。

黄河泥埙造型古朴高雅,埙乐苍远,悠长,雄厚,催人奋进,具有丰富的黄河文化内涵。目前黄河泥埙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已被武陟县多家中小学校列为课堂学习内容,许多学校也在积极打造特色课堂。

让黄河文化代代传承,记者了解到,嘉应观研学课程主要覆盖幼儿园至高中阶段。其中小学以下阶段以实践体验黄河文化为主,重视游戏性艺术性;初中阶段在县情市情基础上围绕黄河文化适当增加竞赛、探索等内容;而高中阶段在省情国情基础上挖掘黄河治理文化核心,以研究、考察学习为主,观光考察为辅。

传承并弘扬黄河文化,一支由当地文化学者、爱好者组成的队伍正在逐步感染着每一个孩子。嘉应观景区党组书记翟嵩峰表示,在武陟,黄河文化传承就像是一种习惯,根植于生活在此的百姓血脉中,同时也在每一个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


<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