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黄河故道湿地迎来“稀客”

发布时间:2020-11-26 09:30:03 | 来源:新华社 | 作者: 牛少杰 袁亨瑞 | 责任编辑:李培刚

   “快看,头、颈呈黑色有绿色光泽的就是,雄鸟的眼圈是白色的。”从沙土小路拐进一片芦苇丛包围的湖面后,李杰突然放慢步子、压低声音,轻轻地把望远镜递给记者,生怕惊走了他的“稀客”。

李杰是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主任,他口中“稀客”指的是世界极危物种青头潜鸭。青头潜鸭的传统繁殖地位于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以东地区,在朝鲜、日本、缅甸、印度、泰国等多地越冬。

“之所以称它们为稀客,是因为全世界青头潜鸭的数量不足1000只,在民权的湿地里以前没发现过。”因为十分珍稀,所以李杰对青头潜鸭首次“登门”的日子记得很清,“2017年1月4日第一次发现4只,现在监测到266只。”

短短三年多,数量增长60多倍,占到全球总数的约四分之一,青头潜鸭为何对黄河故道湿地如此钟爱?李杰认为,这跟民权黄河故道湿地环境的改善密切相关。

“最近几年民权县大力实施湿地修复,同时不断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干扰,为青头潜鸭等野生鸟类栖息、繁衍营造出了适宜的环境。”李杰伸出大拇指自豪地说,“青头潜鸭很‘挑剔’,哪里环境好才在哪儿安家,这就是青头潜鸭选择民权的原因。”

据介绍,近年来,民权县持续加大湿地生态修复力度,清退鱼塘1142个,恢复湿地22636亩,栽植香蒲、芦苇、荷花等湿地植被3600亩,湿地生态涵养能力持续提升;与此同时,在民权黄河故道湿地南北两侧培育生态涵养林带,开辟了长52.4公里、宽5米的截污沟,并聘用周边群众作为巡护员对湿地进行24小时不间断巡护,维护湿地水生态安全。

此外,为减少人类活动对野生动物的影响,进一步改善鸟类栖息、繁衍环境,民权县还在湿地重要区域用上了“黑科技”。记者在湿地附近看到多座迷彩布伪装的监测监控塔,塔身布置有风力发电机、太阳能电池板和监控摄像头。记者一靠近,监控塔立即发出了驱离警报。

经过多年治理,黄河故道湿地公园已成为野生动物的乐园。记者在湿地附近走访看到,几乎所有的湖面上都有水鸟活动,广袤的芦苇丛里,不时传出各种鸟鸣。

来自湿地公园管理中心的数据显示,民权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内现有鸟类159种,包括国家Ⅰ级、Ⅱ级重点保护鸟类28种,如青头潜鸭、黑鹳、东方白鹳、大鸨、大天鹅、红隼等,且总数不断增加。

由于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栖息鸟类众多,不久前,民权黄河故道湿地等7处湿地被核准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成为我国64处国际重要湿地之一,也是河南省首家国际重要湿地。

更可喜的是,2019年6月,民权黄河故道湿地首次发现青头潜鸭繁殖巢,今年又发现12个繁殖巢,共成功繁殖青头潜鸭28只,标志着民权黄河故道湿地已成为世界极危物种青头潜鸭的重要栖息地和繁殖地。

“在民权黄河故道湿地,青头潜鸭数量有望继续增加。”李杰说。(记者牛少杰袁亨瑞)

黄河内蒙古托克托县段出现流凌
11月27日,受冷空气影响,黄河内蒙古托克托县段出现流凌,大大小小的冰凌顺流而下,场面蔚为壮观。据黄河水利委员会头道拐水文站工作人员介绍,如果目前的低温能够持续,黄河内蒙古托克托县段预计在12月4、5日就会封河。
近200位专家齐聚郑州热议制定“黄河法”
2020年11月29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法治保障论坛在河南郑州举行。来自中国社科院、黄河流域其他省市区社科院及部分高校、政府部门、司法部门的代表和专家近200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黄河流域法治保障的立法、执法及智库建设等问题。
黄河进入凌汛期 刘家峡水库严控出库流量
11月27日,记者从永靖县刘家峡水电厂获悉,受近日强冷空气影响,11月23日8时30分,黄河内蒙古三湖河口河段出现流凌,黄河进入本年度凌汛期。
相关部委
水利部 黄委会 文化和旅游部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发改委 国家林草局 国家文物局
流域省区
山东 河南 陕西 山西 内蒙古 宁夏 甘肃 四川 青海
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中华文化遗产研究院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