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你知道神秘壮观的九曲黄河灯会吗?

发布时间:2021-02-02 10:21:40 | 来源:新华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李培刚

七里店九曲黄河灯会流行于乐都县的岗沟镇、马家台、七里店、李家、水磨湾四个行政村。

七里店,因距县城有七华里而得名。明朝万历36年(公元1608年),在七里店建了一座三官庙。据《西宁府志》记载,这座庙名叫“赐福观”。建观后,群众就开始摆黄河灯。灯会每三年举办两次,俗称“三年两头”,会期三天,从农历正月十四开始至正月十六结束。

九曲黄河灯阵是依据《封神演义》中的黄河阵故事演绎而来,灯阵式样布置按“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成九宫”的阵法设计而成,分为总城、城墙、胡同、内城和仪门。

正月十一、十二画灯会场地,栽好杆后,先用麻绳把自家灯杆连接起来,并且以松枝作为标志。然后插上木制的方灯笼,在灯笼上粘贴以各种吉祥的动物、植物、花卉的剪纸,灯映花红、图文并茂,并插上数朵纸花,煞是好看。灯城另栽高灯杆16个,每个高灯杆都挂高灯一盏,并按五方不同的方位分别悬挂不同色彩的神幡一幅。

正月十四日晚,点灯仪式正式开始。每家把事先做好的蜡烛点亮并放进灯笼,每个城的高杆上升起高幡点亮高灯。点灯完毕后,阴阳道士开始诵经,庙里鼓、乐齐鸣,鞭炮爆响。而后由众人抬神轿开路,阴阳道士紧随其后,各族长手持香表、纸钱、松柏枝来到灯场烧香转灯。从7点到11时,整个黄河灯城犹如一片灯海,流光溢彩,璀璨烂漫,恍若仙境。七里店地区和农户的高灯与灯城融为一体,相映成辉,光照数里,在西北地区实属罕见。灯阵长约9.3华里,游人以最快的速度按指定路线转完,最快也需要一个小时。与此同时,在三官庙后的戏台上还表演秦腔,其中正月十五日必演《黄河阵》,已形成传统。

延伸阅读

摘自:《青海文化丛书》

作者:丛宽

论规模,在全国堪称第一的乐都七里店九曲黄河灯,确实名不虚传。

2005年2月22日(正月十四).我们乘车来到了盼望已久的灯展现场。从远处望去,方圆约十亩的农田里是一片灯的海洋:数根10多米高的木杆上悬挂着大小不一的红灯笼和飘扬着颜色不一的长旗幡;在高灯下面,数千盏红、黄、绿三种颜色的灯摆放整齐有序,中间是黄色,第二层是粉红色,最外围是绿色,从高处俯瞰,整个场地就像一朵偌大的莲花,格外壮观美丽。

迎灯而去,展现在眼前的灯虽然做工比较粗糙,但其式样还是第一次见到:灯呈立体长方形,框子是木条的,长约30厘米,宽约15厘米,四周是用颜色不一的纸糊制而成,并有一面纸没粘在木框上,像帘子可以卷起,用于取放蜡烛。灯的上下方是用木板做的,木板上有一小孔,是用于固定灯的。灯里点的是蜡烛,这种蜡烛不同于商店卖的石蜡,而是自家用青油和硬脂酸(民间称白蜡)制作的,式样各异,有的切段萝卜,把中间挖掉,放入灯芯和青油、白蜡,做成蜡烛;有的在小木根上缠绕棉花做成灯芯,外面襄上青油和白蜡,做成蜡烛;还有的蜡烛是用模子倒的......据一位点灯的老汉介绍,这种蜡烛烟小,环保卫生,一支一般能点一个多小时。

九曲黄河灯最具特色的不在灯,而在阵。整个灯阵是按照“大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封,八封成九宫”的原理设计的,长约4.5公里,规模大,设计复杂,北面立有两个城门,约有2米宽,城中有九座大小一样的方城组成,每座城中立有一根高杆,上悬红灯和神幡,代表一个神位,城与城之间有三条街道相连,形成一整体。整个方城都是用长约2米、直径约3厘米的木杆栽成的,每根木杆与木杆距离约60厘米,用绳子拉起来,似一堵墙,并行两排,形成巷道,巷道约2米宽,供人穿行。每根木杆头上都立着一盏灯或插有一面小旗。细心观察整个方城像一座围城,整个围城像一个大迷宫,人从东门进,西门出,走一程,一般白天需一个半小时,晚上需两个小时。

九曲黄河灯久负盛名,到底是怎么来的?我们经人指点,在灯会西面的三官庙里,找到了76岁的灯会总管徐致良及其他几位老人。他们向我们介绍,黄河灯会与三官庙有直接联系,三官庙里供的是《封神演义》中的三霄娘娘(凌霄、碧霄和琼霄)。她们三姐妹为给兄长赵公明报仇,摆出了一座黄河阵,与西周的姜子牙交战,把二郎神杨戬、哪吒以及众多的神仙都困入黄河阵中。为纪念三霄娘娘,从明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据庙中新建三官殿碑记载)起,每隔一年举办一次黄河灯会,每次三天,正月十四到十六。每天都有上万人观灯,其中,1996年规模最大,当时大约有6000多盏灯,观灯人数超过10万,有本省的,还有外省的,有中国人,还有外国人,中央电视台和青海电视台对此都分别做过专题报道。

黄河灯会历经近400年,也是风雨兼程。1956年以前,灯阵的摆放是按娃氏来分配的,当时称“八大户”,分别为张、马、裴、党、徐、许、叶,其他姓氏为一户。1956年至1978年,黄河灯会停办。1979年恢复后,一直由七里店、马家台、李家村、水磨湾四个村联合主办。灯是按人头确定的,一人一灯,有的家人也替在外工作的人点灯。以前所有灯都是白色,1979年后,灯由白色变成了现在的三色,还有的人在灯上贴上纸花,或插上塑料花作为装饰。近年来,虽说灯越来越美了,但点灯的人却在逐年减少,据在场的村会计李积义给我们粗略地算了一下,今年参加点灯的人大约只有4000人。

当我们了解完情况,向灯会现场走的时候,忽然听到灯展前唢呐声、鞭炮声齐鸣,我们立马加快步伐挤到人前:四个小伙子抬着娘娘轿,几位老师傅烧着纸、念着经、吹着唢呐正在举行祭风仪式,祈祷大风停止。不到一个小时,果真天空放晴,大风停止。

夕阳西下,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四周的人如潮水股向灯展现场云集。跟随人流我们来到了灯展区,前来点灯的人男的、女的、老的、少的皆有,有的一家有三四人,就在看上去像中学生的三个人面前我停下了,“你家点了几盏灯?”我问。他们答道:“我们家五口人,点了五盏灯。”“怎么有的灯与灯之间还插一面小旗子呢?”我问。他们答道:“是一家与另一家的分界点。”顿时,我感到灯会虽是自发性的大型群众活动,可秩序井然啊。

时间到了19点30分,高原的天空完全黑了下来。这时我环顾四周,所有的灯都已点亮,高灯悬挂彩灯闪烁,烛光绰约,万灯齐明,显得十分神圣。在灯光的照射下,整个八卦阵中人头攒动,时而向东,时而向西,时而向南,时而向北,令人迷乱眩晕,稍不小心就会走错路线。就在我走到最高旗杆下时,见到一位中年妇女怀里抱着一一个不满周岁的小孩,便好奇地问她:“晚上天寒地冻的,怎么还抱着小孩转阵呢?”她顺口答道:“祈求大人和小孩都平安吉祥呗。”她的一句话,让我再次想起了黄河灯会前东门、西门上贴的两副对联。东门的对联是:玉漏催春万家灯火庆元宵,金吾放夜七里锣鼓歌新岁,横批为东进解厄;西门的对联是:乐上春台风调雨顺成欢喜,都登寿域物阜民康庆太平,横批为西出延生。原来,七里店九曲黄河灯会在民间能长期坚持办下来,除纪念三霄娘娘外,还有更深的寓意.....


青海省黄河流域非遗项目达2361个
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史上,黄河流域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等。青海是黄河的发源地,在青海境内,黄河流域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
河南法检两院工作报告同谈黄河和南水北调生态保护
1月7日举行的河南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上,该省法检两院在工作报告中均提及黄河和南水北调生态保护以及备受关注的典型案例。
“秦岭—淮河”线,是条什么线?
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南湿北干、南米北面,南北差异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而这,就不得不说起一条著名的“线”——“秦岭—淮河”线。
相关部委
水利部 黄委会 文化和旅游部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发改委 国家林草局 国家文物局
流域省区
山东 河南 陕西 山西 内蒙古 宁夏 甘肃 四川 青海
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中华文化遗产研究院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