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黄河岸边春来早——易地扶贫搬迁村的春耕故事

发布时间:2021-03-19 10:17:10 | 来源:新华社 | 作者:顾玲、白玛央措 | 责任编辑:李培刚

新华社西宁3月18日电题:黄河岸边春来早——易地扶贫搬迁村的春耕故事

3月,黄河岸边生机盎然,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众多村庄村民进入春耕备耕。

30岁的当顺乡东果村村民夏吾索南和妻子在县城打工,他俩特地请了5天假回家耕地。“自从搬出大山,打工方便了,回家耕地、播种也不耽误。”夏吾索南开着拖拉机,在地里来回穿梭。

3月8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当顺乡东果村村民夏吾索南在犁地。新华社记者白玛央措摄

过去,东果村很多村民住在海拔3000多米的山尖上,水源却在山沟里。“每天清晨5点,大家就要动身,小心翼翼地驮水,因为木桶在地上稍微一磕碰就会开裂,还得回家重新取桶。”夏吾索南说,以前村民们面临吃水难、行路难、上学难等诸多困难。

2019年1月,东果村45户共156名农牧民在易地扶贫搬迁中,从山上统一安置到黄河岸边。当顺乡党委书记夏吾太说,对祖祖辈辈靠种地吃饭的村民来说,没有几块耕地总不安心,为了让村民们搬得出、稳得住,当地政府将120亩荒地平整后,按平均每人8分地的标准分配到搬迁户。

搬迁下山、定居河岸后,灌溉是村民们遇到的第一个难题。

3月8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当顺乡东果村村民先巴吉给庄稼施肥。新华社记者白玛央措摄

“以前山上都是旱地,山里人哪懂得灌溉,更别说按地形调整水流方向了。”74岁村民拉龙想起前两年春耕时的情形,忍不住笑起来。“地势高低不平,我们总弄不明白什么时候该疏通渠道,什么时候该把水堵住,导致刚筑起的田埂很快被冲垮。有时水无法引进地里,大家手忙脚乱,田地里到处是泥。”

“搬下山的村民和新开垦的田地一样,都需要适应。”拉龙说,驻村干部知道如何布置水流路线,他们穿着雨靴、拿着铁锨,和大家一起下地,手把手地教。

经过两年多的帮扶,如今东果村村民的灌溉技术大有长进。这几天春耕,村民们忙着灌溉,拉龙一有空还会去隔壁村讨教灌溉方法。他用食指在地上画出几道线路,介绍新学到的灌溉技巧。

东果村的地里,一股股清流带着小浪花,浸润着田地,滋养出希望。

过去在山上,村民们耕地全靠骡子、牛、马,一亩地要花费一天甚至更长时间;如今靠拖拉机,一户人家的地,1小时就能耕完。从田间地头走出来的村民们,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来发展特色产业。

近年来,东果村大力培育特色产业,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原住址4000多亩草场上的畜牧业合作社、300亩地上的种植业合作社,还有现在安置点的经济林、采摘园以及农家乐,解决了群众搬迁后的后顾之忧。”夏吾太说,这些特色产业,切合乡村振兴实际,满足了村民参与多样化产业的发展需求。

记者看到,村里灌溉水池已蓄满水,梯田不远处,东果村小学主体已经建设完成。

夏吾索南说,他和妻子完成春耕后就会回到县城继续打工,每月收入近万元;脱贫户德巴打算在小院里发展民宿,用自家种的水果和蔬菜招待游客;拉龙盼着村里小学开学后,让大女儿把文具店开到村里,一家人团聚。

内蒙古达拉特旗:黄河岸边备耕忙 盐碱地里变了样
眼下正值春耕备耕时节,位于黄河南岸的内蒙古达拉特旗通过多种措施,将昔日盐碱地打造成高标准农田。
河南制定实施黄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近日,河南省制定实施《河南省黄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了河南省黄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监测监控要求及实施与监督要求等。
郑州:一城电子大屏 点“靓”黄河文化月
4月4日,记者从市城管局获悉,随着黄河文化月、辛丑年黄帝拜祖大典的日益临近,城管部门已协调各相关单位,在市区电子大屏陆续播放相关内容,并安装公益广告,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相关部委
水利部 黄委会 文化和旅游部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发改委 国家林草局 国家文物局
流域省区
山东 河南 陕西 山西 内蒙古 宁夏 甘肃 四川 青海
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中华文化遗产研究院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