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描绘青海水土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2-07-11 13:53:34 | 来源:青海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李培刚

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后的梯田。青海省水利厅供图

生态观察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资源,水土保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和支撑。

水土之变,折射出青海生态发展理念之变。多年来,我省以绿色发展为引领,积极践行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高标准设计、高效率审批、高质量落实”抓好水保工作,形成了“设计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工作格局,项目储备实现了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综合整治、淤地坝除险加固等重点工程建设有力推进,越来越多的山青了、水清了,大美青海的绿色底色愈发靓丽。

手握“生态之笔”筑牢绿色发展之基

“这里原来是光秃秃的土坡,河里面原来有很多垃圾。”

“以前的山上都是土,不见树,更别说绿色梯田了。”

“曾经风吹一嘴土、落雨一脚泥的‘土日子’早已远去,变成了现在‘高原绿’、‘河湖清’的新生活。”

……

西宁市大通县新庄镇的村民,说起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以来生态环境的变化,喜悦溢于言表。

治理道道沟壑,染绿条条山岭,是青海省留水保土、改善生态的缩影。

2022年上半年统计显示,十八大以来,省水利行业先后投入水土保持资金21.39亿元,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综合整治、淤地坝除险加固和祁连山水土保持专项治理4大重点工程建设,积极拓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治理小流域170条,小型蓄水保土工程7762项,新修梯田3.4万公顷,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521.78平方千米。其中,“十三五”期间共投入水土保持资金12.98亿元,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坡改梯128项,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03.78平方千米,水土保持投资和建设规模较“十二五”成倍增加。

荒山披绿,浊水变清。为了使“绿水青山”底色越来越靓,科学推进水土保护综合治理,青海相继实施了《青海省“十三五”水土保持专项规划》《青海省水土保持规划》等规划,编制了《青海省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规划( 2021-2035年)》《青海省“十四五”水土保持规划》《青海省黄河流域淤地坝和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十四五”实施方案》《青海省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2021-2023年实施方案》,为推动“十四五”期间我省水土保持工作和农业绿色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手握“发展之笔”书写生态经济新篇

7月,西宁市湟中区卡阳村的卡阳山上,森林层峦叠嶂,梯田高低错落。

“这些年,我们这山更绿、路更好,来的游客越来越多,我们的光阴也多了!”卡阳村的村民张万虎欢喜地和客人诉说着生活的变化。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前,全村七成是水土流失区,耕地九成是坡梁地,地里的土壤、肥料一下大雨就随水流走,产量很低。 2014年10月,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湟中县拦隆口项目开工,卡阳村183.33公顷坡耕地被改造为梯田,成为“青藏高原最美绿色梯田”。 2015年,张万虎和妻子开起了农家乐,享受到了家乡由穷山秃岭变绿意盎然而带来的生态经济福利。

受项目实施成效带动,湟中区共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611公顷,基本农田面积达到926.17公顷,人均新增基本农田0.09公顷,宜坡改梯区域坡改梯实施率达100%,项目区年新增农业产值166.47万元,当地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善,逐步形成“坡地梯田化、梯田产业化、种植全膜化、生产标准化”的旱作农业发展模式,并探索出“梯田+马铃薯、梯田+油菜、梯田+中药材”等产业发展模式,有效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整齐划一的梯田、四通八达的田间道路,显著改善村容村貌,也让村民端上了“生态饭”,获得丰厚的经济效益。

综观全省,通过实施湟中区卡阳小流域、大通县庙沟生态清洁小流域、湟中区大寺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上游主要沟道、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水土保持工程,打造了一批“小流域+生态旅游+脱贫攻坚+种养殖+清洁能源”等典型精品,实现水土保持和经济发展同步推进。

手握“科技之笔”描绘治理新蓝图

为全面了解掌握青海湖流域雨季前水土流失状况,省水土保持监测总站成立工作组,每年都相应开展青海湖流域生态监测体系运行项目水土保持地面监测工作,至2022年已开展了12年。

项目实施区域涉及海晏、共和、刚察、天峻4个县,总面积5.6万平方千米。根据青海湖流域不同地貌类型和水土流失特点,共设置各类水保监测站点24个,其中水土保持定位监测点5个,地面巡测点19个。“工作组按照年度工作安排,用插钎法、现场调查、样方观测、资料查阅等方法,对监测站点开展水土保持野外数据采集工作。”工作组相关负责人说,每次取得的实测数据,都为下一步青海湖流域监测数据汇总、对比分析、报告编制等提供了数据支撑。

此外,青海省持续实施了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青海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综合治理工程和青海湖流域生态监测体系运行项目、青海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项目、青海省祁连山生态环境本底监测与调查评估项目等水土保持监测专项,开展了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完成了相关年度监测报告并通过了有关部门验收。 2022年6月数据显示,自2015年以来,省级共批复水土保持方案326项,防治人为水土流失面积434.18平方千米。

青海省水利厅根据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项目实施进度安排,配合水利部、流域机构开展青海省国家级重点防治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完成了年度遥感监测的野外核查工作,监测成果得到认定。

行而不辍,则未来可期。青海已凝聚起治山治水的强大合力,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在治理水土流失的征程上,以“绿色巨笔”描绘青海水土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火山岩柱状节理群是目前青海省发现规模最大、特征最典型的火山岩柱状节理群,是集众多美丽传说和独具特色的地质自然景观为一体的火山运动地质遗迹,较完整地保留了距今2.2亿年前的自然景观风貌。张洪旭图片均由都兰县委宣传部提供

江河话语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青海

中国共产党青海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到:“保护好青海的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对国家、民族、子孙后代负责。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青海生态地位特殊而重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努力构筑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是必须担好的重大使命和政治责任。五年来,青海各族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和“三个更加重要”战略地位,坚决扛起生态保护重大政治责任。把三江源保护作为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坚持一切产业、经济活动都必须有利于促进生态良性发展,举全省之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

如今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成立,青海大地上山峦翠绿、海晏河清,藏羚羊、普氏原羚、青海湖裸鲤等濒危动物种群数量不断扩大。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黄河源头千湖美景再度归来。

身为青海人,要胸怀“国之大者”,坚定不移地做“中华水塔”守护人,扛牢源头责任,持续保护高原大地的良好生态环境。在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形势下,青海的生态安全地位、国土安全地位、资源能源安全地位更加重要。

我们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保护三江源作为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承担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要继续推进国家公园建设,理顺管理体制,创新运行机制,加强监督管理,强化政策支持,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要加强对雪山冰川、江源流域、湖泊湿地、草原草甸、沙地荒漠的生态治理修复,全力推动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要积极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综合整治水土流失,稳固提升水源涵养能力,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地落细,才能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青海的优势和骄傲,造福人民、泽被子孙。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建设者、保护者、受益者,应坚决担好绿色使命,筑牢生态屏障。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青海。

生态故事

好生态是最好的金山银山

今年以来,不断出现的“新朋友”让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加定镇的互助北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管护员们惊喜连连。“每天早起,我拿起手机就先看朋友圈里有没有新动物现身的消息,今年这样的好事很多!”在扎隆沟站工作的董多杰说着,激动地给我们展示他收藏的数十条链接,其中有关于大天鹅、马鹿、豺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首次现身的报道。最近的一条是“ 6月30日,近70年来首次发现棕熊的活动轨迹”的消息。

来到集合处,二十多位管护员正整装待发开始一天的巡山工作,一看到李兰智进来,大家赶紧给他“发布”最近一周的天气预报。李兰智乐呵呵地说:“我才刚回来,你们看到红外相机里出现了新动物,这是要赶我走的意思嘛。”原来,他是专门负责采集这个管护站远红外相机资料的人。而要进山必须根据天气情况,一般2-3个月才能去山林深处一趟拿回拍摄资料。令他兴奋的是,今年以来几乎每次都有重大收获。

除了红外相机的记录,管护员们也明显感受到林子里更有活力,几乎每个人都在工作中遇到过此前鲜见的动物或植物,日常巡林不时就能拍到狍鹿的身姿。最突出的感受是山里的树多了、草丰了。

今年58岁的龚国成,在成为管护员之前收入来自家里0.67公顷耕地产出的土豆和油菜,以及十几只羊,一年下来不到万元。成为护林员后,他一年的工资就有2万元,更可观的是养羊的收益,因为家里养的羊达到了100只。

同村的女性生态管护员马忠花告诉我们,龚国成家养羊的规模在村里只能算是中等,比他家多2-3倍的也有好几户。“以前养得少不仅因为买不起那么多羊,关键是山上草少,养不动。”在她的记忆里,上世纪70-90年代,林场周边的村民都砍树、割草用于取暖、建房或养殖牲畜,山林里的植被大量减少。很多野生动物也踪迹全无,加上游客来挖土,乱扔垃圾,使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

天保工程实施以来,通过采取禁止天然林采伐,开展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加大森林管护和抚育等措施,林区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总量持续增长。至2022年初,林区植被覆盖度达98%,已定名的高等植物有1209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51种。初步查明有野生动物198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35种。

近年来,加定镇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的生态保护政策,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聚焦绿色发展,把握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的结合点,通过抓好着力塑强绿色发展名片、着力推进全民绿色行动、着力强化宣传引导,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及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工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当地群众保护生态,创造美好人居环境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一些村民开起农家乐,生活水平持续提升。马忠花说:“我正在上高三的孩子,经常和我们这些大人说,林场的山水动植物是大自然给我们的宝贵资源,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人的健康,让牛羊有足够的草吃,还会吸引源源不断的游客,为大家带来经济效益,这是最好的金山银山!”

水利部针对北方五省启动 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
水利部10日12时针对河北、山西、河南、陕西、甘肃省启动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要求相关地区做好洪水防御。
描绘青海水土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资源,水土保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和支撑。
山东黄河沿岸打造防溺水“安全网”
盛夏时节,在黄河山东鄄城段的大堤上,地表温度超过40摄氏度,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阻泳志愿者林演华身穿红色志愿者马甲,手里拿着扩音器,在大堤上步行进行防溺水义务巡逻。
相关部委
水利部 黄委会 文化和旅游部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发改委 国家林草局 国家文物局
流域省区
山东 河南 陕西 山西 内蒙古 宁夏 甘肃 四川 青海
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中华文化遗产研究院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