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青海高原“小三亚”:生态黄河、璀璨非遗引客来

发布时间:2023-05-04 10:31:30 | 来源:中国新闻网 | 作者:张添福 | 责任编辑:姜一平
青海高原“小三亚”:生态黄河、璀璨非遗引客来
图为非遗传承人展示五谷画。 张添福 摄

“沉寂了许久,今年五一小长假,德吉景区终于迎来开门红,”奥松多杰说,“根据市场表现来看,景区‘开门红’的效果甚至好于预期。我们对今年的文旅发展充满期待。”

4月29日,坐落于黄河岸边、享有高原“小三亚”美誉的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德吉景区,迎来2023年开园的好日子。

图为德吉景区的黄河水域。 张添福 摄
图为德吉景区的黄河水域。 张添福 摄

藏族服饰秀、非遗精品展、藏餐、黄河生态体验、传统民宿……作为尖扎德吉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奥松多杰说,景区精心准备多项文旅事项,成为“小三亚”带给游客的开园礼物。

说起德吉,堪称当地易地扶贫搬迁与文化旅游融合的佼佼者。

尖扎县文体旅游广电局副局长马忠仓介绍,2016年9月,尖扎县开始将生存条件恶劣、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7个乡镇30个村的农牧户251户946人,易地扶贫搬迁至地理位置优越的黄河岸边,取名德吉(藏语,意为幸福)村。

曾经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如今,德吉村民“山上问题,山下解决”,深挖优势潜力、整合生产要素,积极探索以乡村旅游为龙头,特色农业、文化、光伏等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发展之路,实现搬迁民众稳得住、能致富,做到“安身”又“安心”。

图为尖扎县手工艺品。 张添福 摄
图为尖扎县手工艺品。 张添福 摄

引进快艇、游艇,打造儿童乐园,开发特色民宿和餐饮……奥松多杰说,尖扎德吉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开始运营德吉景区以来,全方位打造游、购、娱、吃、住、行,力图将德吉打造成为黄河岸边有口皆碑的文旅品牌。

关门是家,开门是景。奥松多杰说,德吉村民除了从景区固定分红外,景区大部分员工来自德吉村民之中,从最低的工资2000元,到一些重点岗位工资达万元,“村民”成“员工”,大家伙有了家门口的事业。

图为民众体验木箭技艺。 张添福 摄
图为民众体验木箭技艺。 张添福 摄

作为3A级景区,开园当日,德吉免门票,之后门票固定为10元。奥松多杰说,希望以这样的低门票方式,保持景区热度,带动尖扎县旅游业发展。

五谷画、唐卡、藏族服饰、“五彩神箭”非遗产品……在德吉景区,当地璀璨的非遗产品引得游客驻足。

图为藏族传统服饰。 张添福 摄
图为藏族传统服饰。 张添福 摄

尖扎县文化馆馆长扎西才旦说,该县乡镇地处牧业区、半农半牧区和农业区,当地非遗产品也颇具特色,而且跟黄河文化深度融和。

“现在,在很多非遗传承人意识里,非遗产品已经成为他们走向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一把金钥匙。”扎西才旦说,当地非遗产品在走进生活、服务生活方面,传承人们花了很多心思。

图为藏族服饰走秀。 扎西才旦 摄
图为藏族服饰走秀。 扎西才旦 摄

尖扎是“中国民族射箭运动之乡”。在德吉景区,依据“五彩神箭”木箭制作省级非遗而研发的桌面摆饰、木盘子、U盘、发簪、笔、飞镖、挂件等,成为游客“打卡”景区之后,购物留念的新选择。

“十三五”以来,尖扎县文化旅游投资达25.67亿元,年均增长率20.15%。坎布拉运动休闲小镇等114余项文旅项目全面实施,“黄河民宿第一村”、云边漫步帐篷家度假村等28个乡村文化旅游景点争奇斗艳,乡村文化游、黄河廊道游等6条经典旅游环线连景成串,“五彩神箭国际民族传统射箭邀请赛”“黄河国际铁人三项”等多个知名文旅赛事盛大举行,德吉村、来玉村等7个村被评为全国、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旅游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体育竞技、禅修养生的多种旅游发展格局正在形成。(完)

山西晋中左权县因地制宜、通力合作发展社会经济、推动乡村振兴
雄安新区的建设发展是国家的高度谋略,随着新区的建成运营,原来在雄县境内的企业全部搬迁。左权抓住这一机遇,前往考察招商。
黄河干流中下游及部分支流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纪实
此次排查工作究竟是如何开展的?与以往长江、渤海等流域相比,此次现场排查有哪些特点?
黄河内蒙古段进入开河期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获悉,黄河内蒙古段经过50天的稳定封冻,2月20日8时,黄河开河断面通过右岸苦水沟(宁蒙交界)1公里,标志着黄河内蒙古段进入开河期。
相关部委
水利部 黄委会 文化和旅游部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发改委 国家林草局 国家文物局
流域省区
山东 河南 陕西 山西 内蒙古 宁夏 甘肃 四川 青海
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中华文化遗产研究院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