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黄河源头生态安澜——“生态环境专家黄河行”调研青海侧记
发布时间:2023-09-06 13:52:03 | 来源:科技日报 | 作者:张蕴 | 责任编辑:郑伟旖旎风光无限,高原此刻正好。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发挥科技在深入打好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科学决策和精准施策中的支撑引领作用,8月16日起,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联合研究中心(以下简称黄河中心)赴青海省开展“生态环境专家黄河行”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
聚焦生态问题、展开技术指导、提供科学建议,在为期一周的调研中,专家组从西宁市到海南州、从阿尼玛卿冰川到黄河源头区,为青海科学推进黄河生态保护治理和绿色高质量发展贡献科技力量,为守护我国黄河安澜出谋划策。
■ 为源头水生态环境“把脉开方”
“污泥如何处理?”“目前企业使用填埋方式处理污泥,但随着污泥量的不断增加,填埋法并非长久之计。”
8月17日,在调研西宁市第三污水处理厂扩能项目时,黄河中心副主任宋永会,总体专家组专家、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孙德智等向西宁市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国栋细致了解企业排污情况。
谢国栋介绍,扩能项目建成前,西宁市每天有约5万吨生活污水得不到处理,直排黄河支流湟水河,导致下游小峡桥断面超标,今年5月项目建成后,生活污水全部得到处理,不再直排湟水河,小峡桥断面也实现达标。
谢国栋向科技日报记者坦言,希望专家组的到来能为企业解决污泥末端处置问题。他介绍,目前企业污泥处置中心生产量已提升到每天450吨处理能力,但依旧无法满足污水处理厂污泥的最终去处。专家组向谢国栋提出了污泥末端处置的合理化建议。
“宁湖湿地公园是西宁湟水国家湿地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北岸采用潜流人工湿地与表流人工湿地组合技术,对第一再生水厂尾水进行深度净化。”在宁湖湿地公园,工作人员王发艳详细介绍了湿地公园信息化建设、生态监测、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内容。
聆听介绍后,专家组对湿地公园碳通量、生态环境建设等成效给予肯定,并建议打通湟水河湿地公园海湖片区、宁湖片区和北川河湿地公园三个片区的生态长廊,建立生态廊道,最终实现高原人类宜居环境。
8月18日,专家组来到世界最大装机容量的光伏发电园区——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塔拉滩光伏发电园区。国家电投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海南分公司总经理助理李宁介绍着塔拉滩上的“生态奇观”。
光伏园区请来了“羊倌”牧羊,昔日寸草不生的荒漠成为“蓝海”下的“绿洲”。“光伏板目前如何清洗?是否会浪费大量水资源?”
青海是我国清洁能源大省,发达的光伏产业已成为海南州支柱产业,但也产生着大量的废旧太阳能光伏板,若不能有效管控,将造成巨大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黄河中心专家组的到来,将针对该方面研究,提出一套最优的风险源管控方案,避免三江源地区的土壤地下水等环境要素受到环境污染。
■ 驻点帮扶“一市一策”解决生态问题
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每年向下游输出620多亿立方米源头活水,生态资源价值总量36.2万亿元,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黄河在青海境内长1694公里,占黄河总长的31%,确保源头活水安全极其重要。
西宁市水环境风险防范压力大、海东市水生态修复任务艰巨、海南州水生态完整性评估工作基础薄弱……既要生态保护又要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重要而极端脆弱的青海,如何实现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和谐统一?这是黄河中心携专家学者调研的重点。
记者了解到,近期,黄河中心扎实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联合研究“一市一策”驻点科技帮扶工作,深入青海省西宁市、海东市、海南州基层开展“点对点”科技服务,在政策指导、科学研究、项目谋划等方面给予青海省指导帮助,支持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持续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
“保护好青海黄河水生态,就解决了黄河流域三分之一的问题。”孙德智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调研总体点位来看,青海水生态保护效果好、水质佳,水污染并不重,能够达到我们预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效果,但也存在着水生态安全的一些风险问题,需要格外重视。”
找出问题、问诊把脉、开出药方,从源头而来,为母亲河安澜而来。正如专家们所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之路任重道远,从第一年到第五年、第十年,黄河中心希望通过科技帮扶,解决黄河流域各省市间存在的水生态问题,并针对不同省份分别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真正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