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2023年黄河非遗大展在延安启动

发布时间:2023-10-31 08:50:04 | 来源:群众新闻网 | 作者:王婕妤 | 责任编辑:郑伟

10月28日,由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延安市政府主办的“黄河记忆”——2023年黄河非遗大展在延安启动。

“黄河记忆”——2023年黄河非遗大展旨在推动黄河流域文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面展示国家级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成果。活动围绕“黄河非遗世界共享”主题,开展了“心动·黄河”启动仪式、“记忆·黄河”黄河非遗大展、“聆听·黄河”黄河非遗之韵、“新声·黄河”黄河非遗交流、“炫彩·黄河”黄河非遗臻享等系列活动。

青海银铜器制作及鎏金技艺、四川银花丝制作技艺……在“记忆·黄河”黄河非遗大展中,来自黄河沿线8个省(区)、陕西12个市(区)以及延安13个县(市、区)的几百余项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亮相金延安景区。精美细致的手工艺品、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展现了黄河沿线非遗文化的多彩魅力,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来自河南的朱仙镇木版年画绘制技艺非遗传承人白小棒正在木板上雕刻着人物“关公”,整个人物形象在他精湛的技艺下表现得惟妙惟肖。白小棒说:“朱仙镇木版年画源于汉唐壁画艺术,由‘桃符’演变而来,兴盛于宋,鼎盛于明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被誉为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2006年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不同的色彩需要采用不同的木板,一幅木版年画成品一般需要10多块木板雕刻而成。这都是我们的纯手工技艺。”游客苏新艳看着眼前的年画感慨地说:“这幅木版年画,构图饱满、线条细腻、色彩鲜艳、人物形态生动,极具民族艺术特色。”

青海银铜器制作及鎏金技艺非遗传承人何满从西宁赶来参加此次大展。他带来的银制品,以透亮的成色和极具民族特色的造型,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参观、购买。“目前,这项技艺主要应用于民族服饰、宗教用品、日常生活三个领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鎏金技艺更是独特,可以保持产品不掉色。”何满说,“能来革命圣地参加这次展览,我感到很荣幸。通过参观,了解到黄河沿线拥有如此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为此感到自豪。作为非遗传承人,我要继续传承保护好文化技艺,将其发扬光大。”

除了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外,美食展位前更是被游客挤得水泄不通。吴起剁荞面技艺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传承人徐新的刀工快、准、稳,剁出的面条粗细均匀、长短合适。徐新说:“剁荞面是陕北人待客、过节、红白事必吃的一种传统面食。作为非遗传承人,我将把传统美食文化传承好、发展好,让更多人感受到我们陕北人民的热情好客。”

从手工技艺到美食技艺,黄河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黄河文化,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延安是黄河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是黄河流域文化内涵最丰富、特色最鲜明、景观较为集中的地理单元之一。近年来,延安聚焦建设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区目标,坚持活态化整体性保护,强化规划引领,健全保障机制,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利用取得新成效。延安将以这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文化交流合作,携手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合力讲好黄河故事,共同唱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延安市市长严汉平说。(记者王婕妤)

山西晋中左权县因地制宜、通力合作发展社会经济、推动乡村振兴
雄安新区的建设发展是国家的高度谋略,随着新区的建成运营,原来在雄县境内的企业全部搬迁。左权抓住这一机遇,前往考察招商。
黄河干流中下游及部分支流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纪实
此次排查工作究竟是如何开展的?与以往长江、渤海等流域相比,此次现场排查有哪些特点?
黄河内蒙古段进入开河期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获悉,黄河内蒙古段经过50天的稳定封冻,2月20日8时,黄河开河断面通过右岸苦水沟(宁蒙交界)1公里,标志着黄河内蒙古段进入开河期。
相关部委
水利部 黄委会 文化和旅游部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发改委 国家林草局 国家文物局
流域省区
山东 河南 陕西 山西 内蒙古 宁夏 甘肃 四川 青海
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中华文化遗产研究院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