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黄河情】走“晋”千年热土 叩问大河文明的前世今生
发布时间:2020-09-30 10:06:5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江虹霖 | 责任编辑:江虹霖出昆仑,穿大漠,驱流沙,越草原,入大海,黄河一路浩荡东去,却对三晋大地情有独钟。几番徘徊,终在偏关老牛湾撞开了山西的大门,流经忻州、吕梁、临汾和运城4个地级市、19个县(市),黄河用965公里的澎湃,冲撞出独属于山西的精彩,绘就出五千年华夏文明的史诗画卷。近日,“中国梦·黄河情——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踏上三晋热土,寻根黄河文明,赴一场与母亲河的千年对话。
馈赠
有人说,一到山西就诚惶诚恐,因为一落脚就踩着了文化。“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西周叔虞之命、春秋晋文之伯、战国法家之祖、西汉民族之魂、三国关羽之忠、盛唐诗词之韵、宋元戏曲之章、明清晋商之通……”公开资料显示,这里定义了最早的“中国”,这里写就了中华文明的开篇。
三天时间,采访团未能走遍山西,但仅运城一处,便可慨叹眼前景色的摄人心魄,敬畏这座城市所承载的历史与文化之厚重。
山西运城,被誉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主题公园”,拥有大量光辉灿烂的历史遗存,这座黄河之畔的城市,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多达102处,成为全国地级市之最。
“一猿一火冠华夏、一湖一祠一裴家、一河一庙两司马、一山一宫十寺刹、一楼一院一圣人、一洞一城名天下”,这是运城市委网信办主任李昭阳对运城人类远古文化、农耕源头文化、黄河根祖文化、宗教信仰文化、河东民俗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描述。
古代黄河上的著名渡口——蒲津渡有一座蒲津桥,蒲津桥的桥头地锚便是黄河大铁牛,唐玄宗李隆基下令铸造,俗称“开元铁牛”。
在运城,黄河孕育出仙乡盛水,造就出千年古渡;关羽戎马一生义勇倾三国,“两司马”(司马迁与司马光)笔耕不辍写春秋;《诗经》名篇《伐檀》《硕鼠》诞生于此,女娲补天、黄帝战蚩尤、舜耕历山、禹凿龙门、嫘祖养蚕、后稷教民嫁穑的古老传说流传于此。后土祠中,尊中华最古之祖,演绎皇家祀地历史;秋风楼里,一首《秋风辞》徒生多少悲戚;普救寺前,“红娘月下牵红线,张生巧会崔莺莺”,见证古今有情人;鹳雀楼上,“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成就千古绝唱。沧海桑田,唯有“开元铁牛”矗立,伴大河千年。
因王之涣《登鹳雀楼》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鹳雀楼名扬天下。鹳雀楼与江南的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为中国四大历史名楼。赵晶/摄
人文荟萃,英贤辈出,公侯将相,代不乏人。运城的一步一景,皆是华夏文明进程的生动注脚。历史因文化而常青,民族以文化而延续,这是黄河水给予三晋大地最好的馈赠。
守护
壶口瀑布现彩虹飞渡景象。杨丽鹏/摄
“涌来万岛排空势,卷作千雷震地声”,黄河飞流直下,在秦晋之间撕开一道深邃峡谷,至山西临汾吉县一带,水面由三四百米宽骤然收缩为50多米,跌入落差30多米深的石槽中,倾注而泻,如金戈铁马奔腾怒吼,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壮阔景象。此为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壶口瀑布,被誉为“黄河之心、民族之魂”。
中华民族是在惊涛骇浪中成长起来的民族,壶口瀑布的气势磅礴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坚韧刚强、自强不息。黄河见证中华之崛起,赋予中华之底气、信心和力量。
“但是中华民族的儿女啊,谁愿意像猪羊一般任人宰割,我们抱定必死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抗战初期,诗人光未然和作曲家冼星海将对黄河、对家国的爱转换为歌词和音符,谱写出一首史诗般的《黄河大合唱》。八年抗战,无数中华儿女唱着《保卫黄河》,奔赴战场,抛头颅、洒热血。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今时今日,身临壶口瀑布的人们仍然情不自禁唱起《黄河大合唱》,这是来自血脉的冲动,是根植于这片热土的时代回响。从战火频仍到和平盛世,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守护黄河,不变的正是“黄河之心、民族之魂”。
“黄河是我的母亲,壶口瀑布是我的爱人,我每天用镜头守望着她们。她是有喜怒哀乐的。”采访团到壶口瀑布这天,彩虹飞渡,身着红色马甲的吕桂明穿梭在人群中,乐呵呵地给游客们拍照。今年是他拍摄壶口瀑布的第21个年头。
山西临汾吉县壶口瀑布景区出口,展示着吕桂明拍摄的壶口瀑布的春夏秋冬。中国网 江虹霖/摄
吕桂明是在黄河边上长大的“黄河娃”,1998年在外打工时,偶然见到一张壶口瀑布冬天冰挂的照片,他感到震撼。第二年,他就回到壶口瀑布,自学摄影。从胶卷相机到数码相机,历经艰难,他用镜头记录下春天桃花汛,夏日清流飞瀑,秋风卷起千层浪和冬日流凌冰挂。
吕桂明拍摄的壶口瀑布
吕桂明说,从前的黄河不像现在这样美,那时泥沙俱下,动辄洪峰过境,水是黑乎乎的,还夹带着好多垃圾。“2001年的5月,这里水质开始变好。由于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措施的实施,加之上游水库调控,黄河水变清的时间越来越长。现在,壶口瀑布回归了她的本色。”
21年潮起潮落,黄河水由浊变清,吕桂明从一个“黄河娃”成长为山西吉县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如今,他已是各大媒体的签约摄影师,摄影是他的主业。吕桂明说,这么多年的守望,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壶口瀑布,让壶口瀑布走向世界。
“你见过晚上的彩虹吗?我有一天拍到了壶口瀑布晚上的彩虹,特别神奇……”说起这黄河水,吕桂明似有说不完的话。
共荣
踏足三晋大地,大河文明的足迹不胜枚举。这里自然与文化禀赋得天独厚,需要的是一个彼此连接、古今交汇的契机。
为充分展现世界四大流域文明惟一遗存的、连续不断的华夏大河文明,让世人感知黄河之魂,山西正在按照全域旅游布局,打造4条黄河旅游线路。具体为:以壶口瀑布、永和黄河蛇曲、隰县午城黄土等国家地质公园为支撑,开发黄河黄土地质构造运动史旅游线路;以西侯度遗址、丁村遗址、陶寺遗址、尧庙、关帝庙、洪洞大槐树等文物、文化遗址为支撑,开发中华文明演进史旅游线路;以老牛湾、碛口古镇、乾坤湾、壶口瀑布、鹳雀楼等自然、文化景观为支撑,开发黄河文化变迁史旅游线路;以蔡家崖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高家塔毛主席东渡纪念地、中央后方委员会旧址、刘志丹纪念馆等红色纪念地为支撑,开发吕梁红色革命史旅游线路。
“游山西就是读历史”,黄河旅游线路因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而天然浸染着浓郁的历史气息,同时,黄河灿烂的文明也赋予了旅游线路更多的意义和可能性。
在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芮城段望河亭观赏到的黄河景观。杨丽鹏/摄
这不仅是观光路,更是一条条扶贫路、资源路、产业路。以记者所到的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芮城段为例,芮城县在公路沿线设立了36个农副产品收购点,辐射沿线万亩莲藕、苹果、桃、杏、蔬菜和花椒等,为群众提供便捷销售通道,形成一个个微型生态特色农产品贸易区。同时,大力发展“农家乐”“采摘园”“体验园”等,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真正让沿黄路成为转型路和富民路。芮城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的建成,将惠及全县 7 个乡镇 24 个行政村 24 余万人,对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全域旅游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生
地处黄河金三角的运城,是华夏农耕文明的滥觞之地。相传“嫘祖教民养蚕于夏县,后稷教民稼穑于稷山”,人类在此迎来农耕文明的曙光。岁月更迭,如今的运城已经是一座农业大市,成为山西三大现代农业示范区之一。
大河文明造就河东儿女耕读传家、持重敦厚的品格,也赋予他们敢于突破创新的勇气。新时代的运城开始赋予农耕文明新的解读。运城一方面积极调整农业内部产业结构,发展果林业、食用菌业、特色养殖业,目前已形成粮、果、菜、畜等主导产业和红枣、芦笋、中药材、烟叶等特色产业;一方面把农业与二三产业紧密结合,发展旅游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科普农业等新的农业门类,把农业的生产过程、生产场景以及农耕文明的历史起源变成旅游资源。
永济伍姓湖景色 中国网 江虹霖/摄
位于黄河之畔的永济正因此焕发生机。永济古称蒲坂,尧舜禹都曾在这里建都。黄河文化、农耕文化、尧舜文化、红色文化、爱情文化、诗歌文化源远流长,五老峰、伍姓湖、水峪口古村、普救寺、黄河大铁牛、鹳雀楼等特色景点星罗棋布。
据永济市市长黄亚平介绍,永济将要打造农业特色街区。图为黄亚平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中国网 江虹霖/摄
为了充分用好文化和自然资源禀赋,永济市启动建设沿黄“农林文旅康”融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循环圈,借助沿黄旅游公路形成的循环圈涉及两个镇(街道)14个村,囊括经济林、芦笋、水产养殖、大棚蔬菜等一批以观光、采摘、垂钓、农家乐为主的休闲观光农业。一树芳菲点亮满园春色,永济的特色景区串点成线、连线成圈,镶嵌在圈内的14个村犹如星辰闪烁,成了循环圈里的新亮点。
图为农家正在直播售卖农产品。中国网 江虹霖/摄
9月22日,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主场活动首次走出北京,在运城举办。从刀耕火种的石器时代,到如今无人机、卫星定位等高科技技术应用下的现代农业,再到产业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农耕文明传承至今并熠熠生辉。普天同庆,共迎丰收,不同的时空,相同的喜悦,这又何尝不是与远古农耕文明的对话。
大河之畔、黄河之魂,回望千年过往,从来历久弥新。这是华夏民族走向复兴的底气和力量之源。
(记者 江虹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