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中国梦·黄河情】川西北铺开黄河大写意画卷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发布时间:2020-09-30 11:31:5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宋柏霖 | 责任编辑:李培刚

中国网北京9月29日讯(记者宋柏霖)“黄河之水天上来”,哺育了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孕育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在四川,长河落日,碧海云天,母亲河静静地流淌婉转,婀娜的姿态矗立在海拔3000多米的川西北高原。这里,没有惊涛拍浪的洪流,也没有湍急不息的流水,只有清澈透亮、源远流长的美景和一望无际的辽阔。

四川作为黄河上游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和主要水源涵养地,补给地和国家重要湿地生态功能区,是“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推动黄河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任。近年来,四川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讲话精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高度重视黄河源头湿地保护、沙化治理工作,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发挥四川省在黄河流域的独特优势,不断加大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力度,积极探索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9月15日,由中央网信办主办、中国网及黄河流域九省区网信办承办、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等单位协办的“中国梦•黄河情——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网络主题活动在河南郑州正式启动。中国网记者赴四川省黄河流域阿坝州若尔盖县、红原县等地,了解湿地保护、沙化治理等问题,实地感受和报道了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面貌。

九曲黄河第一湾:水源涵养量逐年增加

九曲黄河第一湾中国网记者郑亮摄

流淌在唐克草原的黄河,被当地人叫做“玛曲”。蜿蜒环绕在广袤无际的原野,以一百八十度的优雅风姿形成了”黄河九曲第一湾”的壮美景观。九曲黄河第一湾位于阿坝州若尔盖县唐克镇,发源于巴颜喀拉山的黄河干流和支流白河在此交汇,形成黄河九曲第一湾的著名景观,在初秋阳光的里蜿蜒的黄河如一首恬静婉约诗歌在流淌在高原的时空里。

四川的黄河生态带主要分布在阿坝州若尔盖县、阿坝县、红原县、松潘县和甘孜州石渠县境内,而黄河九曲第一湾所在的若尔盖县就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黄河在阿坝州流经160余公里,其中80%的河段都在若尔盖境内。黄河于此段流程中,为四川与甘肃之界河,河西为甘肃,河东为四川。白河作为黄河的一级支流,在索克藏寺左前方于黄河的巨型湾顶呈Y字形注入黄河。

2018年以来,若尔盖县就主动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推进流域水环境综治理和若尔盖湿地生态功能区建设,持续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和中小河流治理,截至目前,若尔盖黄河流域水源涵养量逐年增加,入河泥沙量逐年减少,出境断面水质常年保持在II类标准,黄河上游生态环境得到妥善保护。

“仅仅是为了保护黄河九曲第一湾,镇上就安排了64个公益性岗位,让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湿地保护、河道管理和河边草原管护中增加收入。”唐克镇党委书记阿白泽仁告诉记者,虽然现在贫困户都脱了贫,但这个岗位仍然保留着。

花湖生态保护区:黑颈鹤家族日益壮大

花湖生态保护区中国网记者郑亮摄

四川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地处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境内,总面积166570.6公顷,其中实验区38300公顷,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寒泥炭沼泽湿地,又是黄河、长江两大河流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有着黄河“蓄水池”、“中国西部高原之肾”的美称,是“国家自然遗产”,也是“国际重要湿地”,保护区始建于1994年,1998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而花湖生态保护区则是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的一部分,核心区面积6.74平方公里。湖内及湖泊周边植被丰富,生长着高原鳅等15种濒危鱼类,周边栖息着玉带海雕、大天鹅、小天鹅等10余种珍稀动物,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世界上唯一生长、繁殖在高原的鹤类——黑颈鹤栖息的最大的保护区,2005年被国家林业部授予“黑颈鹤之乡”,2008年被《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湿地”。

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科科长索郎夺尔基介绍:“近年来,保护区内通过采取‘治沙还湿’、‘种草还湿’、‘灭鼠还湿’、‘填沟还湿’、‘湿地生态效益补助试点’、‘湿地生态资源管护’等方式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共计投入5968万元用于湿地保护和恢复工程的实施。”

同时,保护区内聘用35名巡护人员和291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为湿地生态管护员对湿地生态资源进行管护,人均管护面积7800亩,实现了保护区湿地资源管护全覆盖。

不仅如此,保护区内还以湿地生态效益补偿为抓手,探索湿地保护新模式,自2016年启动实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项目以来,累计投入9000万元,以“一次性补助还湿”、“季节性限牧还湿”、“禁止性退牧还湿”、“草畜平衡试点”等方式来探索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最佳的保护模式。

“全球黑颈鹤只有10,200多只,在我们这个地方的话应该达到了2000多只。今年我们8月13号14号又发现了十只黑颈鹤。”若尔盖湿地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理局科研科科长索郎夺尔基指着不远处的监测站对我们说着。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是花湖的“明星”。“看见它天天在我周围转,我就高兴,我天天保护着它,就像家里人一样。”花湖保护站巡护员如科对记者说。

辖曼镇西仓村治沙点:高山红柳变治沙固沙法宝

涂胜向记者介绍治沙情况中国网记者郑亮摄

“这些地方以前都是流沙,现在它们已经被牢牢锁住了。”四川阿坝若尔盖县辖曼镇西仓村治沙点,若尔盖县林业和草原局生态修复科工程师涂胜弯下腰,从地上随手抓起一把沙土,反复揉捻。远处,昔日荒坡已生发出层层青绿,远远看过去,荒坡被高山柳沙障编成的网围栏覆盖,沙化地块被牢牢“锁”住,留下深浅不一,大小均匀的网痕。

辖曼镇西仓村治沙点是《川西藏区生态保护与建设2016年若尔盖县沙化土地治理工程(二期)》项目第43号小班,治理面积为211.55公顷,主要采取了“高山柳沙障+植灌+种草+施肥+围栏封禁管护”治理模式。2017年9月进场施工,目前已进入为期三年的管护期。该地块投入846万元,产生36040个劳务用工,直接增加当地劳务收入306万元。目前,这处流动沙地经过综合治理效果明显,流动沙丘转化为半固定沙地甚至固定沙地,流动沙源的蔓延趋势被遏制,流动沙丘所在区域风蚀情况明显减少。

若尔盖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是“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沙化治理,对保护当地草原植被,筑牢黄河上游生态屏障意义重大。

若尔盖的沙地主要分布在西北部,这里也是黄河故道的集中分布区域,黄河流经若尔盖,经过数次改道,留下大量沙源,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了扩大可利用草场面积,当地人为对湿地挖沟排水,加之鼠害等因素影响,大面积湿地和草地退化、旱化。若尔盖的沙化土地主要分为流动沙丘、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露沙地等4个沙地类型。其中,流动沙丘因为拓展速度快,成为治沙工作中最难啃的“硬骨头”。治沙的难点主要在固沙,每年11月到次年4月,是当地风力最大的时间段,也是治沙最难的时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县林草局治沙团队将沙化地块分为数个‘小班’,用了高山柳沙障来固定沙地,限制流动沙丘的高速拓展。高山柳沙障的原材料是当地常见的植物高山红柳。治沙人员将几根较细的枝条部分缠绕在一起,编织成长2米宽4米的长方形边框,再利用粗一点的树枝充当固定桩,把边框结结实实地扎进沙土当中。高山柳韧性好,它不仅可以有效起到固定作用,自身还能在沙地中生长,在此基础上,治沙人员还在沙障中种植多年生披碱草、老麦芒和一年生的燕麦、黑麦草,以加强固沙效果。

截至2019年底,若尔盖县先后累计投入资金3.7亿元,治理了各类沙化土地2.7万公顷,占全县各类沙漠化土地总面积33.62%。而随着国家、省、州、县对沙化土地治理力度的持续加大,通过政府投入、部门联合、乡村联动,以项目为支撑,坚持重点治理,当地沙化程度也呈现出“总体好转、局部可控”的良好趋势。

日干乔大沼泽:昔日“死亡之海”而今生态之源

日干乔大沼泽中国网记者郑亮摄

茫茫开阔、连接天际的日干乔大沼泽,东连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北去若尔盖唐克乡,九曲黄河第一湾,海拔3300-3500米,面积约250万亩,草海、泥潭密布,气候无常,仲夏季节也时而寒流滚滚,时而暴雨倾盆,狂风、冰雹、风绞雪随时可见,被称为陆上“死亡之海”。

这片泽国,是上世纪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地,这里遍布着1935年红军长征的革命足迹,埋葬着无数红军英灵,永远诉说着英勇红军与大自然殊死博斗的悲壮史诗。

如今,昔日沼泽早已不在,但历史却永远铭刻。为永恒祭奠穿越日干乔大沼泽长埋于斯的革命先烈,万世传扬伟大的红军长征精神,教育后辈铭恩奋进,2003年,红原县委、县政府在此立花岗岩石碑予以纪念。

近年来,为保护日干乔湿地自然保护区,中央财政先后投资4349万元,通过蓄水保湿、填沟还湿、禁牧休牧等措施,恢复湿地面积8.02万亩。并建设完成保护站3个、管护点2个、瞭望塔3座以及其他配套设施设备,有效改善了保护区基础设施条件。通过还湿工程、湿地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有效保护了日干乔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原真性和生物多样性,促进了区域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和水源涵养功能提升,对黄河上游地区水源涵养、调解黄河中下游地区水资源平衡起着极其重要作用。

月亮湾风景区:从过境游之地到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月亮湾风景区中国网记者郑亮摄

在一望无垠的红原草原上,一道弯弯的河流如同新月般蜿蜒流过,婉约而又明亮,世人称之为“月亮湾”。月亮湾风景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境内,距离红原县城只有3公里,是红原大草原生态旅游风景区内一处著名景观。

月亮湾恰似舞动的长长飘带,画出一个又一个弯曲的弧线,朝阳的晨光洒向水面,在月亮湾上泛起金色的粼粼波光,沉静的草滩顿时亮丽起来,草滩饮马,飞鸟群群,一派生息景象;到了傍晚,晚霞映红了月亮湾,水天一色,壮丽无比。2014年,月亮湾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100个最美观景拍摄点”。

然而,由于月亮湾景区紧邻209国道,属开放式旅游景区,长期处于低层次、低水平的开发状态,致使游客停留时间较短,过境游特征十分明显。优质旅游资源未能转化为优质旅游产品,大量游客未能转化为经济效益,是红原县旅游产业发展的一块明显短板。

近年来,红原县坚持将月亮湾打造成“川西北最美的草原自驾旅游目的地”目标,力图通过招商引资形式,以月亮湾的开发打造为牵引,推动旅游过境游向目的地游转变,2017年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在若尔盖县、红原县短短4天的实地采访中,亲身体验了阿坝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建设成果为沿线人民群众带来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阿坝州沿黄各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黄河故事”,展现出依附母亲河代代生存的阿坝儿女如何在这片土地上融洽相处,共生共荣,勾勒出未来黄河流域发展新景象。


推荐阅读:


中国梦·黄河情“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网络主题活动

川西北铺开黄河写意画卷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黄河之水天上来”,哺育了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孕育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在四川,长河落日,碧海云天,母亲河静静地流淌婉转,婀娜的姿态矗立在海拔3000多米的川西北高原。
蒙草生态布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黄河流域构成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主产区。蒙草生态通过师法自然、人工为辅的理念,对山水林田湖草实现统筹治理,助力沿黄地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白银市第四届黄河风情文化旅游节开幕
9月29日上午,甘肃省白银市第四届黄河风情文化旅游节在国家4A级景区景泰黄河石林拉开帷幕。
相关部委
水利部 黄委会 文化和旅游部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发改委 国家林草局 国家文物局
流域省区
山东 河南 陕西 山西 内蒙古 宁夏 甘肃 四川 青海
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中华文化遗产研究院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