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天寒地冻!黄河千里追冰记

发布时间:2020-12-30 10:02:56 | 来源:新华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李培刚

这是12月29日拍摄的三盛公水利枢纽黄河凌情(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谢涛摄)

新华社呼和浩特12月29日电题:天寒地冻!黄河千里追冰记

新华社记者刘诗平

大河上下,千里冰封。

这是12月25日拍摄的黄河内蒙古磴口河段的封冻河面(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刘诗平摄

12月29日10时许,黄河凌情巡测队员谢涛和马韬来到内蒙古三盛公水利枢纽闸前巡测。此时气温是零下20摄氏度,黄河内蒙古河段冰封河面的上首位置就在闸下600米处。

寒潮袭来,气温骤降,封河加速。半个小时后,流凌已经把闸下河面堆满。六个小时后,封冻上首的位置已经推进至闸下400米处。作为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宁蒙水文水资源局巡测队队员,谢涛和马韬随即将封河的最新情况上报。

“从昨晚开始急剧降温,今天封河和流凌出现的河段明显在加快。”谢涛说。

黄委巴彦高勒水文站工作人员乘坐吊箱用浮标法测流速(12月2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刘诗平摄

黄河宁夏到内蒙古河段是南北走向,河水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流,因此下游比上游先封河。宁蒙段河长超过1200公里,每年封冻数百公里至上千公里不等,是黄河防凌的重中之重。

巡测队员作为凌情“侦察兵”,寻找并确定冰封河面的上首位置,排查记录险工段、桥梁、弯道等重点位置的凌情信息,精确获取第一手资料,第一时间为防凌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保障地区经济发展和沿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黄河本年度凌情,从11月23日首次出现流凌、12月4日出现首封,到12月29日宁蒙段封冻长度达到五百多公里,这些重要凌情的现场目击者和第一上报人,正是包括谢涛和马韬在内的黄委宁蒙局巡测队队员,他们是黄河千里冰封的“追冰人”。

这是12月23日拍摄的黄河内蒙古磴口河段的流凌河面(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刘诗平摄

同为29岁的谢涛和马韬,一个准备下个月结婚,一个孩子刚满两个月,有着多年“追冰”经验的他们,连日来一直追着黄河封冻的河段巡测,追到哪儿就住在哪儿、吃在哪儿,已经半个月没有回家。

谢涛和马韬说,这算不了什么,2018-2019年度封河巡测时,他们54天没有回家,气温经常是零下20摄氏度左右,多处在封河,位置不确定,要跑很多路。

巡测队员在黄河宁蒙段用无人机拍摄凌情资料(12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刘诗平摄

他们告诉记者,与以前相比,现在的巡测条件好多了。过去沿河多是土路,现在道路条件改善了;过去主要靠人走到河边用眼睛看,现在可以借助无人机观测冰情变化,巡测更准确更科学。搭配无人机直播平台的话,防凌指挥部门通过网络就能实时获得他们在现场看到的凌情。

如今,黄委有许多方式获取凌情,比如水文断面定点观测、视频监视、定期冰凌普查、现场应急观测等,但巡测依然是获取凌情最直接、最重要的一种方式。

这是12月24日拍摄的三盛公水利枢纽黄河凌情(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刘诗平摄

29日16时,位于三盛公水利枢纽闸下的巴彦高勒水文站的水文测量断面封冻。巡测队员与水文站工作人员一道,用无人机航拍了相关凌情影像,并将最新凌情信息发回了黄委宁蒙局。

受持续冷空气影响,宁蒙段封河长度正在加快发展。据黄委统计:截至12月29日10时,黄河封河631.3公里,其中宁蒙段封河575.2公里(含万家寨库区65公里)。

根据天气预报,未来两天巡测之地的最低气温均在零下20摄氏度左右,黄河封冻速度将加快,巡测队员“追冰”的步伐将加快,凌情的监测巡测也将得到加强。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丨中国网2021新年献词
2020年,跌宕起伏,波澜壮阔。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艰难曲折,也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人间奇迹。
《脱贫攻坚:黄河大合唱》——见证伟大时代
近日,由银川市委宣传部指导,银川市新闻传媒集团策划发起,11家黄河流域省区市广播电视台全媒体联制联播系列纪录片《脱贫攻坚:黄河大合唱》陆续在沿黄九省区相关电视台黄金时段同步播出,全景展现黄河流域九省区人民脱贫攻坚的故事。
东营黄河河务局给河道巡查“插上科技的翅膀”
记者从东营黄河河务局了解到,为切实加强河道长效管理,改善和保护河道水环境,该局将高清远程监控及无人机利用在河道的巡检上,解决传统河道巡检上的诸多问题。
相关部委
水利部 黄委会 文化和旅游部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发改委 国家林草局 国家文物局
流域省区
山东 河南 陕西 山西 内蒙古 宁夏 甘肃 四川 青海
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中华文化遗产研究院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