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黄河沿线:昔日"碱蓬满地",如今"鸟类乐园"
发布时间:2021-03-17 10:02:43 | 来源:大众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李培刚全国首个引黄灌区
国家级湿地公园
滨州小开河引黄灌区是全国第一个引黄灌区国家级湿地公园,也是黄河三角洲唯一、水利部重点灌溉试验站,建成湿地总面积728.45公顷,湿地率达82.2%,灌区现有各类物种678种,构建起了独有的区域湿地生态系统。
“小开河引黄灌区是国家大型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10万亩,于1998年底建成通水。”3月9日,滨州市水利局引黄灌溉管理服务中心主任王云辉介绍,小开河灌区的建成,承担起了部分主城区及黄河以北五县区供应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生态用水的重任,解决了近50万人喝苦咸水的问题。
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给了滨州市发展所需的宝贵资源,同时也赋予了滨州市当地生态保护的责任使命。“为此,滨州市利用20年的时间,将小开河引黄灌区近百公里干渠建设成了‘林水一体、荷香四溢’的绿色景观长廊。2020年12月份,小开河灌区成功创建全国首个引黄灌区国家级湿地公园。”王云辉介绍,小开河沿线也从原来的“碱蓬满地”变成了“鸟类乐园”。
治理黄河
重在保护要在治理
2月18日,邹平市水利局立即召开会议,对重点水利工程开复工情况进行调度。据邹平市水利局局长韩正文介绍,其实早在春节假期,各工作专班就已经积极对接各标段施工单位,督促加大人力物力和机械设备投入。“截至3月11日,邹平各项工程进场人员已到位705人,机械311台套,全面保障各项重点水利工程建设。”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滨州市已经初步建成了由堤防、河道整治工程组成的较为完整的防洪工程体系。
“去年,我们共投资66.43亿元,实施了49项省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完成骨干河道治理260公里,除险加固病险水闸21座、水库6座,实现了对全市骨干河道全流域、全覆盖治理。”滨州市水利局党组副书记王延明介绍,通过工程实施,滨州市新增调蓄能力1亿方,骨干河道基本治理一遍,滨州市防灾减灾能力跨上新台阶。
引黄灌区农业用水
将实现“计量收费”
为全面提升黄河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自去年入冬以来,滨州市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13个项目区便开始加班加点、抢抓进度。今年春节过后,各未完工的施工区域迅速复工。
3月9日,在惠民县清河镇丁家庄引黄示范片区,记者看到渠间、地头已经安装完成了多处智能化计控一体化闸门、智能计控取水终端等计量设施。该县水利局农水科科长梅坤介绍,惠民县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总投资5.76亿元,设计灌溉面积112.5万亩,工程建设内容主要是渠道衬砌、泵站建设、机井建设、信息化建设,现在总工程量已完成80%,计划6月底前全面完工。
据了解,滨州市403万亩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总投资31.65亿元,预计今年6月底前完成建设,基本实现农业用水“计量收费”,年均节水约5000万方。
打造“三生三美”
绿色长廊和金色腰带
从2020年“五一”开始,滨州人多了一个休闲好去处——黄河之星生态园,成为黄河生态保护示范点和市民亲近黄河的文体活动区。
“我们市西街道依托辖区内小街村地处黄河滩边的优美自然环境和有利位置,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城郊型休闲观光农业,实现了农业经济、农民收入、农村环境三大转变,小街村也从过去的‘黄河渡口’变成现在集果蔬采摘、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生态风景区。”滨城区市西街道党工委书记王永涛介绍。
滨州市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除了黄河之星生态园,当地还借助原有零散的藕塘,因势造形,打造了十里荷塘景区,周边打造千亩景观花海,为更多的野生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和繁殖场所。以“粮、林、果、蔬”为基准,在黄河岸边错位打造了高科技农业产业园和高质量果蔬采摘园,发展生态农业示范区。聚焦黄河滩区优势资源,大力发展冬枣、鸭梨等绿色种植养殖产业,大力招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企业,推动“粮食加工”向“食品生产”转型,力争将94公里的黄河沿岸打造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三美”的绿色长廊和金色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