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母亲河畔的中国】黄河“润泽”甘肃:沿岸城市兴文旅 黄河之滨再“出圈”

发布时间:2021-10-19 16:09:09 | 来源:中国新闻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李培刚

图为滑翔伞运动员在甘肃刘家峡水库上空竞技。 (资料图)艾庆龙摄

中新网兰州10月18日电 (闫姣艾庆龙吉翔)“红山白土头,黄河向西流。”不少人疑问,天下黄河向东流,为何甘肃永靖县这段黄河却向西?据当地人介绍,是因上游刘家峡水电站的建设,使这里三四十公里的黄河水改道自东向西流,将山川一分为二形成奇观。

长久以来,“母亲河”以多种方式“滋润”着沿岸百姓。在永靖县,以黄河三峡为引力点兴起的丝路游,吸引了大量南来北往的游客。尤其被誉“高原明珠”的刘家峡,因两岸奇峰对峙,景色丰富备受关注,也为当地百姓带来了颇丰的旅游红利。

图为位于兰州市黄河畔的“黄河母亲”雕塑,不少游客慕名而来合影留念。(资料图)闫姣摄

永靖县还有一张“黄河旅游王牌”,是位于刘家峡电站大坝北侧的甘肃黄河文化博物馆,详细展示了黄河文化、黄河治理、黄河水电、黄河风光等内容。16日至18日,中新网记者跟随母亲河畔的中国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一行走访了该馆,被黄河文化爱好者告知“这个博物馆值得一看。”

黄河在甘肃“两进两出”,途经大漠戈壁、山地高原、高山草甸,塑造了独具一格的城市文化、民族风情和历史遗迹。

作为全国唯一一个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和丝路重镇,近年来,兰州以此为依托打造了数十里黄河风情线,并不断改造升级以此“出圈”。黄河流经之地彩桥密织,桥下羊皮筏子、黄河游轮、快艇徜徉。沿线还有因灯光秀“重返青春”的百年中山桥,有“黄河母亲”的黄河雕塑长廊,这些景观在色彩缤纷的秋季显得更加撩人。

来自昆明的六旬游客蒋文旭接受采访时称,他从小在地理课本中看母亲河,如今和妻子专程赶来黄河之滨看“黄河母亲”雕塑,感觉很慈祥,内心十分激动。之后还计划去黄河楼、白塔山转转,“领略了黄河之滨秋日风情,更希望能看到四季兰州。”

作为全国唯一一个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兰州市拥河发展。图为10月下旬,航拍黄河穿过百年中山桥。艾庆龙摄

据兰州黄河风情线大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邵梦妮介绍,两年以来,黄河风情线大景区管委会围绕关于做好黄河文章的要求,建设山青水净岸绿天蓝的景观长廊,精心打造最靓丽的城市“客厅”,不断擦亮黄河之滨也很美的城市名片。目前,在风情线核心区域打造了全长20公里慢行健身步道循环圈,同时在39个节点实行夜景亮化,全面展现黄河两岸一桥一景、一点一景的夜间景观,使“夜游黄河”成为兰州旅游的知名品牌。

位于黄河畔的望河亭也成为了一处网红打卡点。兰州市黄河河道管理站工作人员施磊说,近年来,兰州市加大对黄河的综合治理,先后实施了“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专项行动等系列措施,形成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现在的黄河像‘玉带’穿城而过,与宽阔的滨河路,游人、绿树成荫与南北两岸逐渐变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黄河流经黄土地,还在兰州皋兰县什川镇境内形成一个“S”形太极弯,养育了万亩被世界吉尼斯认证的“世界第一古梨园”。花开时节,梨园主人在树下安了桌子摆了椅子,待游客穿上汉服,赏花吃火锅,品酒聊天享美景。(完)

"悬崖边"村庄新时尚:村民曾不愿过的旧光景成揽客新招?
连日来,昔日曾被坊间称为“最贫困地区之一”的布楞沟村,迎来大批施工队。在村民马阿力木眼中,施工队仿佛是旧时光“追忆者”,在早已不住人的破败院落中,还原出大家都不愿再回顾的旧时光景。
黄河“润泽”甘肃:沿岸城市兴文旅 黄河之滨再“出圈”
黄河流经之地彩桥密织,桥下羊皮筏子、黄河游轮、快艇徜徉。”不少人疑问,天下黄河向东流,为何甘肃永靖县这段黄河却向西。位于黄河畔的望河亭也成为了一处网红打卡点。
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暗访检查组夜查黄河防汛
按照河南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要求,10月17日凌晨,该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第三督导组采用“四不两直”方式,到焦作市温县、孟州、武陟等地实地夜查黄河防汛工作。
相关部委
水利部 黄委会 文化和旅游部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发改委 国家林草局 国家文物局
流域省区
山东 河南 陕西 山西 内蒙古 宁夏 甘肃 四川 青海
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中华文化遗产研究院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