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筑牢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屏障

发布时间:2021-11-12 09:52:54 | 来源:中国环境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李培刚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日前召开的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强调要“把大保护作为关键任务”。

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发源地到渤海入海口,黄河奔腾流经9省区、5464公里,形成西接昆仑、北抵阴山、南倚秦岭、东临渤海,面积达130万平方公里的黄河流域。广阔的流域范围横跨了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等四大地貌单元和我国地势三大台阶,涵盖了黄河天然生态廊道和三江源、祁连山、若尔盖等多个重要生态功能区域,承担着重要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荒漠化防治等生态服务功能。

然而,生态脆弱也是黄河流域最大的问题之一。黄河流域生态脆弱敏感区域分布广、类型多,上游的高原冰川、草原草甸和三江源、祁连山,中游的黄土高原,下游的黄河三角洲等,都极易发生退化,恢复难度大且过程漫长。同时,黄河流域矿产资源分布区与生态重要区、生态脆弱区高度重合,长期的资源开发导致环境污染积累,使得区域生态风险加大、生态脆弱性加重。黄河流域也是人口活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生态空间。

要改变黄河流域生态脆弱的现状,亟须再接再厉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相关工作,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系统性和完整性出发,提升流域整体生态服务功能,分区分类有计划地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修复。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针对黄河流域上中下游不同地区自然条件,确定各自生态保护修复重点,提高政策和工程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在上游产水区,强化水源涵养功能,维护天然生态系统完整性。对于中游黄河干流以及沿岸湿地区域,增强水土保持能力。在重点区域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针对主要支流重点恢复沿河自然湿地、滩区等河岸线生态空间。对于人口活动频繁的下游黄河三角洲区域,重点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高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保护与人口经济协调发展。

坚持保护修复、系统治理。在矿产资源集中分布区,将保护修复和流域环境污染系统治理相统筹,开展综合整治。对历史遗留矿区实施地质环境治理、地形地貌重塑、植被重建等生态修复和土壤、水体污染治理,以“谁破坏谁修复”“谁修复谁受益”为原则,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对于生产矿山实施边开采、边治理,停止对生态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的资源开发行为。对尾矿库、尾液库鼓励开展综合利用,对河湖岸线、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等区域采取预防性措施,化解渗漏和扬散造成的生态风险。

坚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立足于全流域和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统筹谋划推进上中下游、干流支流、左右两岸的生态修复重大工程。健全区域间开放合作机制,比如,对于青海、四川、甘肃毗邻地区,可以协同推进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修复;甘肃、青海可以共同开展祁连山生态修复和黄河上游冰川群保护。推动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生态保护修复政策、项目、机制联动,实施跨流域重点生态功能区协同保护和修复。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不仅关乎黄河安澜和生态面貌改善,更关乎高质量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稳固。只有从过度干预、过度利用向自然修复、休养生息转变,凝聚大保护合力,才能筑牢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屏障,让母亲河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成果造福于民。(程维嘉)

刘家峡水库提前启动黄河防凌工作
受近期寒潮天气影响,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大风降温及雨雪天气,黄河流域即将进入2021至2022年度凌汛期。刘家峡水电厂按照黄河水利委员会调度要求,自11日起缩减刘家峡水库出库流量,提前启动黄河防凌工作。
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代表之声)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科学分析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形势,把握好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
推动黄河文化创造性 转化创新性发展
甘肃省委、省政府近日印发《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规划》提出,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时代价值,加强黄河文化系统研究,全面推进甘肃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努力推动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和民族根脉,坚定文化自信,讲好“黄河故事”,奏响甘肃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时代强音。
相关部委
水利部 黄委会 文化和旅游部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发改委 国家林草局 国家文物局
流域省区
山东 河南 陕西 山西 内蒙古 宁夏 甘肃 四川 青海
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中华文化遗产研究院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