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山东:科技创新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

发布时间:2022-07-11 15:03:54 | 来源:齐鲁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李培刚

山东持续推进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开展科技创新行动,一批重大技术成果加速显现,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历时110多天,黄三角国家农高区的70多亩藜麦试验田丰收在望,这是山东率先在国内培育出的低海拔多熟制藜麦品种。经专家现场测产,实际亩产突破500斤,是历年测产结果最高的一次。山东省种子管理总站、副站长刘存辉:“从今天的现场来看,农高区种植这几个品种,它的性状基本上稳定,对山东地域适应性也越来越好。”

藜麦原是南美洲盐湖地区的高海拔作物,耐盐碱、抗干旱,营养价值高,国内种植面积已突破10万亩。但在低海拔和雨热较大气候条件下,容易患病减产。要在山东900万亩盐碱地上推广种植,科研团队首先要培育适合平原种植的种子。为此,山东专门建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台账,对盐碱地综合利用等领域的29项内容开展科技创新行动。东营盐地藜麦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育种员张平:“最早是2000多个种质资源,从温室里不断的一件一件的栽培,然后再选这种的单株,选好了以后再大批量的在大田选育,这个要可能会要到2~3年以上,才会选出一个好的品种。”

依托黄三角国家农高区,省科技厅配套“良种工程”等科技项目,集聚全省相关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共同开展盐碱地育种,解决了以往投资风险大、回报周期长的问题。今年,科研团队初步筛选出9个分别具有高产、快熟等性状的藜麦基础品种,并在新疆、上海等地做农田实验,培育出多性状杂交品种72个。

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张慧:“这个就是我们筛选出来的,在东营盐碱地能结种子的材料,这个品种是高原的材料,如果不在温室里它的穗子能有1米多高,通过它和它之间杂交,培育出高产、生育期较短,避开7、8月份的大雨的种子。”

科研成果落地,也带动了农业管理技术突破。依托农高区平台,目前,烟台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和青岛农大等十几家参与单位,共同建立了从藜麦育种到农技管理、收割的全链条生产体系。烟台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陈世华:“可以利用现代农业在蔬菜上或者其他的作物上种植技术,我们做一下包衣,这样既可以防虫,加上以后它可能更好的吸水。包括农机(收割)这一块青岛农业大学,一些机械研究院,都可以来协助我们做这些相关的工作。”

眼下,山东已收集和创制耐盐碱植物新种质资源1万8千多份,这些技术将直接带动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20家前沿交叉学科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和省级科创平台落地。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农村科技处处长李百东:“按照项目、人才、平台、基地一体化创新发展思路,加强适宜盐碱地品种、技术、装备、投入品、农作制全链条集成创新,支持财政经费4200余万元,组织实施农业良种工程项目10余项,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服务黄河国家战略提供科技支撑。”(完)


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山东段)正式开工
记者从山东黄河河务局了解到,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山东段)近日在济南等沿黄城市开工建设。工程涉及菏泽、济宁、泰安、聊城、德州、济南、淄博、滨州、东营9市22个县(区),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控导工程续建29处共14.32公里,控导工程改建加固38处共524道坝垛,险工改建加固32处共502道坝垛,防汛道路建设25条共27.74公里,河口北大堤加高帮宽44.63公里,堤顶硬化72.37公里等。
山东:科技创新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
山东持续推进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开展科技创新行动,一批重大技术成果加速显现,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山东冠县:灵芝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位于黄河故道的山东省聊城市冠县依托丰富的林果资源发展灵芝产业。经过30多年的培育壮大,冠县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灵芝种植基地,形成集培育、种植、深加工、创意销售等为一体的产业链,灵芝产业也成为当地助推乡村振兴的特色富民产业。
相关部委
水利部 黄委会 文化和旅游部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发改委 国家林草局 国家文物局
流域省区
山东 河南 陕西 山西 内蒙古 宁夏 甘肃 四川 青海
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中华文化遗产研究院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