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专家热议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既要保护到底 也要发展到位

发布时间:2020-06-10 09:40:37

黄河流域省份有着全国约30%的人口,经济总量约占全国的26.5%,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有关专家表示,探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双轮驱动”,必须从整体上加强科学规划,统筹布局,依托城市群、城市圈的发展,促进优势资源要素进一步集聚,统筹上中下游发展,重塑经济地理新空间,构建高质量的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

加强生态保护治理

黄河流域构成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是连接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的生态廊道。

“黄河流经的大部分生态功能区都是国家主体功能区中的生态脆弱区,这些区域对于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贾若祥说。

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肖金成看来,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是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所在。保护好黄河生态,必须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作为重大工程。

“解决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下游黄河水患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治理水土流失,一是要增加植被,减少输沙量;二是要建设淤地坝,变黄土高原为农田和公园。”肖金成说,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总体上偏脆弱,要尽量减少对生态地貌人为的影响,在发展中要统筹好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的关系。

“推动人口向中心城市集聚、向城市圈集聚、向城市群集聚,减少生态敏感区域的人类活动,将有助于黄河流域的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而且,人口向中心城市和城市圈、城市群集聚也可以提高经济效率,由此带来高质量发展和生态保护环境双驱动。”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教授陈建军说,在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要依托城镇化进程,形成从中心城市到城市圈、城市群、区域板块的发展路径。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秦尊文建议,要协同推进长江和黄河两大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加强整体谋划,特别是加强立法工作,科学合理地划定各方的职责边界;理顺中央与地方、部门与部门、流域与流域、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关系,建立起统分结合、整体联动的流域管理体制。


青铜峡黄河大峡谷位于宁夏青铜峡市青铜峡镇,图为无人机拍摄的青铜峡黄河大峡谷风光。冯开华摄(新华社发)

重塑产业竞争优势

良好的生态保护,离不开经济发展的支撑。黄河流域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地带,肩负着探索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任。

“中央提出要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对于黄河流域来说是重大发展机遇。”陈建军说,在新形势下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加快转向数字经济,实现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以数字经济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特别是在黄河流域比较偏远地区,更要积极拥抱互联网经济,加快数字经济发展。

“生态优先作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一定要有产业的支撑。如果缺乏产业支撑,是不可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安树伟认为,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黄河流域要加快推动动能转换,特别是要摆脱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发展方式粗放的旧动能,寻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共赢的新动能。总的来看,黄河流域上游地区要构建绿色循环的产业体系,中游以能源化工基地为依托,加快资源型经济转型,下游以都市圈为载体,打造先进的制造业集群。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研究员杨开忠表示,黄河中上游地区远离世界经济地理中心,人口、经济、生态空间结构失衡,国土空间格局低效、不包容和不可持续。克服和规避这一格局,是实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出路。具体来讲,除要进一步深入推进一体化和高水平开放外,一是千方百计打造产品和服务独特性,发展特色绿色经济,以获取竞争优势;二是大力发展数字、网络经济,以规避国土空间格局不经济;三是注重把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生态移民与鼓励人口和经济向中心城市、都市圈和城市群适度集中结合起来,着力规划建设宜居的紧凑城市、紧凑都市圈、紧凑城市群,建立可持续的紧凑国土空间格局,以最大限度克服国土空间格局低效和非持续性;四是抓住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走廊规划建设战略机遇,推进人口和经济布局、改革开放向国际经济走廊聚集。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覃成林表示,要加快快速交通网络和现代信息网络的建设,更新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发展的基础设施,使整个流域跟上高铁时代、5G时代的步伐,缩小与东部发达区域在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差距。从产业基础看,黄河流域存在多代技术并存的复杂情况,要主动适应新科技革命和第四次产业革命的大趋势,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要注意引导区域分工与合作,通过构建区域产业链、供应链,提升黄河流域经济空间一体化水平。要进一步做好对内对外开放,对内加强与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经济带的合作,对外加强面向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开放与合作,增强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的动能。

构建区域发展格局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根本出路在于重塑黄河流域的经济地理,建立高效、包容、可持续的黄河流域经济地理。”杨开忠说,制约黄河流域发展的关键是资源不节约、环境不友好的产业结构、生产和消费方式以及空间格局。可围绕经济活动相对活跃的区域,促进人口和产业聚拢,并优化资源空间配置,打造紧凑型的经济地理,提高整个流域人口和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度。

“要支持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通过区域性中心城市带动周边的地区。”肖金成建议,要因地制宜、因地施策,推动不同区域协调发展。在支持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时,要考虑产业的聚集、功能的完善、辐射带动力的增强。

覃成林建议,在黄河流域构建高质量的经济空间发展新格局,一是要在主体功能区划的基础上,以水资源在全流域的合理分配和促进流域生态建设作为重要的约束条件,做好黄河流域的空间规划,统筹上中下游发展;二是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以提高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中心,创新黄河流域空间开发方式;三是要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导向,加快中原增长极、关中增长极和陇海—兰新发展轴,以及兰州都市圈、太原都市圈、银川都市圈、呼和浩特都市圈、西宁—海东都市圈的建设。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郭爱君建议构建西北经济走廊,打造西北五省区内以交通、管网基础设施联通为基础,以重要城市群为载体,以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级新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等为平台,以产业空间高效集聚,城市、人口与产业合理匹配,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充分协调,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有效兼容等为特征的带状区域。

专家们还建议,要持续关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返贫、资源枯竭型区域转型发展、收缩型城市发展振兴等一系列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不断深化区域协调合作,打造更具竞争优势的发展新格局。(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林火灿)

李杰翔:坚守源头责任 强化干流担当
青海省常务副省长、黄河省级责任河长李杰翔6月5日出席黄河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座谈会时强调,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治理保护重要讲话指示要求,坚守源头责任,强化干流担当,立志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专家热议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
黄河流域省份有着全国约30%的人口,经济总量约占全国的26.5%,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习近平考察黄河
习近平总书记8日赴宁夏考察调研。当天下午,他来到黄河吴忠市城区段,了解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情况。
相关部委
水利部 黄委会 文化和旅游部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发改委 国家林草局 国家文物局
流域省区
山东 河南 陕西 山西 内蒙古 宁夏 甘肃 四川 青海
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中华文化遗产研究院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