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宁 天下平 要下好保护和发展“一盘棋”
发布时间:2020-08-11 14:05:27
【环保笔谈】
“黄河宁,天下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河口治理又在全河保护和治理中处于特殊重要地位。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被写入国家战略,黄河三角洲绿色发展也迎来新动能。
如何在做好生态保护的同时,实现高质量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提高认识与站位。
一是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暖温带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与黄河流域是一个有机整体,是黄河流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此,要做好生态保护工作,稳定“陆域—湿地—海洋”格局,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维护生态安全,提高生物多样性,筑牢安全屏障;完善水沙调控机制,实施河道和滩区综合提升治理工程,减缓河道淤积,确保滩区安全;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把水资源作为刚性约束,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同时大力发展节水产业和技术,推动粗放的用水方式向集约转变。由于黄河污染不少来自支流,因此治理支流污染也是保护黄河的重要内容,要把治理支流污染当成治理黄河的重要抓手。
二是认识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当前,我国经济已由原来的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深刻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刺激经济活力,提升创新力和竞争力,以生态本底和绿色发展为基调,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构建黄河三角洲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要积极探索富有黄河三角洲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打造“黄河三角洲模式”。今年是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更要持续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高质量地打赢脱贫攻坚战。
三是认识到黄河文化的重要性。在我国5000多年文明史上,黄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九曲黄河,奔腾向前,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涵的时代价值,延续历史文脉,在生态保护中传承黄河文化,在创新绿色发展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黄河三角洲在保护中发展,在传承中创新。
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还要尊重自然规律,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认清保护和发展的辩证关系,注重保护和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在绿色发展的同时,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首先,抓住机遇,摸清家底。依托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摸清黄河三角洲区域的“家底”,系统开展黄河三角洲本底调查和各个专项调查。在此基础上,分析该区域的发展现状,用系统思维的眼光深入了解产业结构、布局和生态环境的关系,梳理现实存在的问题。
其次,科学论证,协调推进。黄河三角洲虽然处于黄河干流和河口区域,但也存在水资源缺乏、滩涂蚀退、湿地萎缩、部分污染物超标等问题。因此,应科学论证当地产业发展布局同水资源上限、环境承载力、人口承载力和生态空间布局的关系。同时,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区域,黄河三角洲的生态修复要以自然修复为主,如果需要上马生态修复工程,则一定要在实施之前科学论证生态安全问题,避免“用力过度”或造成外来物种入侵等“好心办坏事”的现象。
最后,创新机制,稳步落实。严格控制区域用水总量,保障河口的基本生态需水,陆海统筹推进流域污染物减排和管控,维护黄河三角洲和渤海流域的生态系统健康;遵循自然演变规律,严格保护新生湿地,做好区域内支流互通,控制大规模人工生态重建,保护黄河口原生生境;此外,还需完善跨区域管理协调机制,加强生态环境污染的联合防治和联合执法。
总之,对于黄河三角洲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我们应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既要谋划长远,又要干在当下,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真正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让黄河三角洲成为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地。(作者:罗建武,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