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力度不减,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滨州高质量打好脱贫攻坚战

发布时间:2020-09-10 13:48:41 | 来源:半月谈网 | 作者:花宇 李伟 张勇 | 责任编辑:李培刚

今年以来,滨州市把脱贫攻坚放在重要位置,扛牢压实各级党委政府脱贫攻坚政治责任,努力克服疫情影响,狠抓脱贫质量巩固提升,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在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滨州市的脱贫攻坚工作坚持力度不减、队伍不撤、政策不断,同时,开始探索“后扶贫”时代解决农村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主动将脱贫攻坚工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体推进。

动态监测,大数据管理

贫困管理的精准机制逐渐成形

在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上,滨州市持续保持高度重视、高标准要求、高位推进的态势。前4个月,安排市县审计部门对各县市区脱贫攻坚政策措施落实、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及扶贫项目建设运营等情况进行了全覆盖专项审计。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市委专题研究整改措施,以批示件的形式印发通报,压实整改责任。

5月中旬,对各县市区脱贫攻坚成效、县乡党委书记脱贫攻坚履职情况开展了实地核查评估和专项考察。共抽查25个乡镇138个村,走访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档外户1483户,核查扶贫项目222个,核查帮扶责任人1181名,共核查发现各类问题134条466个,现已全部整改到位。

进入6月,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部署了全市脱贫攻坚“双到双提升”(政策落实到位,提升脱贫质量到位;温暖送到家,提升群众满意度)活动,从兜底保障政策落实、帮扶责任落实、防止返贫机制、扶贫项目管理、贫困户家居环境整治等方面作了全面安排。

滨州市沾化区泊头镇在36个村成立党群服务队,重点联系贫困户、特困供养人员等群体,积极开展“微心愿”和其他主题服务活动。今年以来,帮扶责任人平均走访全镇贫困户十余次,党群服务队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320余次。这是落实“双到双提升”活动的一个缩影。

目前,滨州全市形成了村级发现、乡镇排查、信息比对等多维度贫困监测预警机制,乡镇扶贫干部逐村逐户研判、乡镇党委专题会议逐村审议的贫困识别退出机制,贫困户信息电子档案、贫困户信息“二维码”等信息化贫困人口管理机制等,确保了贫困识别精准、帮扶措施精准、脱贫退出精准。尤其是强化贫困监测,加强对脱贫不稳定户、收入略高于省定扶贫标准的边缘户的动态监测,做好针对性及时帮扶措施,防止返贫和产生新的贫困。

早在2016年2月,为准确掌握扶贫对象动态信息,更加科学地因人因户精准施策,滨州市积极探索创新“大数据+扶贫”信息化模式,在全省率先研发了精准扶贫综合信息平台。

平台将每一个贫困户家庭状况、收支情况、地理位置、帮扶纪实、救助政策,以及对应的扶贫资金项目全部录入系统,与各相关部门数据信息全面链接、及时比对,通过互联网和手机App清晰掌握贫困户家庭情况;运用大数据分析,及时发现贫困人口识别、退出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为实施因户因人“对症下药”提供了全面真实依据。

经过4年的运行和完善,滨州市精准扶贫综合信息系统已经形成了覆盖全市有贫困人口的所有县市区,涵盖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所有领域,集信息采集、数据分析、资源调配、工作监控等多种功能,高效精准地解决了帮扶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有力推进了扶贫开发的精准化、动态化管理,促进了脱贫攻坚过程扎实、成效真实。在2019年中国扶贫国际论坛上,滨州市“大数据+扶贫”案例入选110个“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案例。

2018年以来,该系统与全市“大数据”平台信息共享对接,按照市大数据中心要求整理数据目录,并共享贫困人口、帮扶责任人信息17万余条。申请调用省市各部门开放的数据接口16个,建设滨州市贫困人口信息一键比对系统,由市扶贫办专人管理使用,面向各县区各乡镇提供查询服务。通过调用各部门共享开放的数据接口,根据身份证号码,一键获取贫困人口房产、车辆、企业注册、个体经营、是否公职、是否低保户、是否特困供养户等信息,应用于贫困人口精准识别退出,助力脱贫攻坚。

严格监管集约使用

探索扶贫资金资产长效管理机制

脱贫攻坚期间形成的扶贫资金资产,既是贫困群众脱贫的支撑,也是脱贫攻坚的成果,必须管好用好。对现有存量项目,滨州市不断规范完善运营程度和管理机制,确保扶贫产业的保值增值和可持续效益,同时开始探索国有平台公司接管扶贫资产的长效管理机制。

今年,滨州市滨城区将在杜店、沙河等8个乡镇(街道)229个产权村共投资4384.3795万元,与滨城区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合作建设滨州惠众新型纺织服装及智能制造产业园B1整栋、B2部分小微标准化厂房。根据双方签订的合作建设协议,建成后由滨州市滨城区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承包经营,项目产权村获取7%保底收益,带动229个贫困村的2306户、4091人(以实时动态调整覆盖为准)脱贫。

2020年6月,首笔合作建设资金已经拨付到滨城区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账户,2020年9月,扶贫验收合格后拨付剩余资金。该扶贫产业项目计划8月主体土建完工,9月主体封顶验收。

目前,滨州全市12个2020年度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已经全部由国有公司接管,其他年度扶贫资产的接管工作正在逐步推进,年底前将实现县市区国有平台公司统一接管扶贫资产。

在确保贫困群众收益的同时,当地还积极探索以扶贫项目收益设置扶贫岗、公益岗的具体措施。按照扶贫与扶志相结合原则,探索创新扶贫收益使用模式,积极开发绿化保洁、邻里互助、道路维修、项目协管、治安联防等公益岗位。目前,全市设置公益岗位1851个,参与务工贫困群众达4924人。

立足市情,着眼长效

开展解决农村相对贫困试点工作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目标的实现,我国农村的贫困将主要表现为相对贫困,脱贫攻坚战的重心将转向相对贫困。目前,滨州市已开始探索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

今年,滨州市被山东省确定为解决农村相对贫困长效机制试点市,其中,博兴县为省级试点县,沾化区为市级试点县。滨州将试点工作列入全市十大重点改革事项,纳入“e家大救助”体系,作为脱贫攻坚工作专班重点推进工作之一扎实稳妥推进。目前,相关工作已经初见成效。

一是统筹考虑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相对贫困现状,确定了试点县区相对贫困线为上年度农村低保线的1.2倍(即6000元),非试点县市区仍以上年度农村低保线为市标相对贫困线(即5000元)。

二是扎实有序推进解决相对贫困试点工作。目前,博兴县和沾化区按照各自的实施方案和工作步骤顺利推进,相对贫困识别认定工作已完成,博兴县已识别认定相对贫困人口1090户2393人,沾化区已识别认定相对贫困人口1181户2269人。

三是全面梳理相对贫困帮扶政策框架体系。建立了相对贫困日常监测、识别、管理长效机制,逐步完善“镇村日常发现、核查遍访发现、信息比对发现”的相对贫困监测机制。积极探索把脱贫攻坚帮扶政策体系转化为针对相对贫困人口的日常性帮扶政策措施,把相对贫困人口纳入滨州市贫困人口就医、子女就学、住房“三个暂行管理办法”,继续落实脱贫攻坚期间“两不愁三保障”系列帮扶政策措施。将精准扶贫信息系统数据信息与全市社会救助管理系统联网对接,对相对贫困人口全面落实“e家大救助”政策体系,针对致贫原因提供救助兜底“政策包”。把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纳入乡村振兴大框架体系,建立产业发展与相对贫困群体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相对贫困人口扶贫项目受益全覆盖。

脱贫是基础,振兴是目标

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没有脱贫攻坚,就没有乡村振兴;乡村不振兴,脱贫攻坚就不可能巩固。

滨州市把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着眼长远、统筹谋划、一体推进,以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以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8月中旬,距离冬枣成熟上市还有1个多月的时间。沾化区下洼镇大下洼村的冬枣园却已经开启“旺季”模式,每天不仅能吸引很多省内游客,甚至还有外省的旅游团。冬枣园是如何变成休闲乐园的呢?

下洼镇是沾化冬枣的原产地。2018年9月,省派下洼镇乡村振兴服务队进驻,他们走访调研发现,尽管当地的冬枣知名度高,种植面积大,但是枣农收入主要依靠鲜枣销售,收入渠道单一,产业附加值低。

今年3月,省派沾化下洼镇乡村振兴服务队、下洼镇党委政府、大下洼村党支部委员会三方合力,整合闲置村集体资源,共同打造下洼镇“枣恋谷”田园综合体项目,核心区域1200亩,辐射周边枣园3000亩。项目以创意农业、休闲农业、文旅产业为核心,以自驾采摘、垂钓餐饮、慢行步道,花海观赏、骑马娱乐、农耕文化、游船画舫、研学教育等为支撑,实现“一园六区”的规划布局。项目区建设的新技术集成棚,融合了自动喷雾机、色诱灯、防草布、滴灌等多项现代农业新技术。此外,项目还配套建设新型农民培训学校,定期培训冬枣种植专业大户和新型职业农民,增强农民致富带富能力,加快当地脱贫攻坚工作进程。

“枣恋谷”田园综合项目的落地,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同时拉动旅游采摘、田园餐饮等相关产业,加速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博兴县博华农业扶贫产业园依托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山东博华高效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园区内整合各类扶贫资金3238万元,实施了6个产业扶贫项目,通过发挥项目聚集效应,串联起“特色农牧产品种养—生物菌肥生产—观光旅游采摘”的一体化扶贫产业链,打造了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农业“新六产”模式,不仅为贫困群众带来分红和就业机会,并生产出了食用菌、生鲜猪肉、酵素饮品等大批远近畅销的“博兴扶贫”品牌产品。

博兴县博华农业扶贫产业园,打造出食用菌等一批特色扶贫产业,带动了大量贫困户就业。

2019年起,阳信县劳店镇规划建设了占地6900亩的黄河现代林木高科技生态示范园,主要发展高端彩色苗木。园区建设以来,当地贫困人口获得较高的土地流转收入和务工收入。此外,在园区带动下,当地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与苗木公司深度合作,吸引了更多农户参与高档苗木产业,促进了乡村产业振兴。

通过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相衔接,滨州市的众多扶贫产业项目,不仅成了贫困群众增收的“源头活水”,也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示范样板。(撰稿:花宇李伟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