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母亲河畔的中国】山西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的"诗和远方"

发布时间:2021-10-20 16:52:36 | 来源:中国新闻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李培刚

   中新网临汾10月19日电 (高瑞峰上官云)蜿蜒绵亘的公路,伴着奔流的黄河水一路前行。黄河山西段,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将美景带出深闺,改变着沿线地区的发展面貌。

黄河山西段,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将美景带出深闺,改变着沿线地区的发展面貌。武俊杰摄

“苹果、核桃摆在家门口卖给旅客,不用再费劲拉到山外了。”山西省永和县阁底乡东征村,53岁的村民刘海荣说,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开通前,村民主要靠种地、打零工,日子过得紧紧巴巴。“路开通后,带来了更多旅客,村里人卖土特产、开农家乐,日子一天天见好。”

山西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主线约1238公里,连通山西忻州、吕梁、临汾、运城4个市黄河沿岸。武俊杰摄

16日至18日,“母亲河畔的中国”网络主题活动走进山西,感知表里山河厚重的黄河文化。其间,采访团探访永和段、芮城段等黄河一号旅游公路,领略黄河沿岸勃勃生机和巨大变化。

山西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主线北起忻州老牛湾,南至运城、晋城交界西哄哄村,总里程约1238公里,连通山西忻州、吕梁、临汾、运城4个市黄河沿岸。

据《山西省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规划纲要(2018—2025年)》,主线、支线、连接线构成的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线网约4176公里,连接沿线65个A级及以上景区和153个非A级重要旅游资源点。

山西省永和县东征村,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助当地村民吃上了“旅游饭”。高瑞峰摄

以前的东征村,空有黄土地貌景观、红色旅游资源无人识。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的修建,将东征村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等红色景点与黄河峡谷、乾坤湾相串联,该村借势以红色旅游为基础,发展窑洞农家乐、特色采摘园、苹果种植等,助村民吃上“旅游饭”。

2020年,永和县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南庄至阁底段,被推选为2020年度“十大最美农村路”。该段全长36.9公里,贯穿黄河峡谷景区、乾坤湾景区、永和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等景区,为沿线4个乡镇44个行政村注入发展新动能。

山西黄河板块文化特色鲜明,沿线区域旅游资源富集。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打通了其沿线地区的“文化复兴路”“遗产活化路”“绿色生态路”“产业振兴路”,对活化历史遗产、保护生态资源及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芮城段禹门口村观景台,名为“望河亭”。该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许克效介绍,相传大禹治水期间,曾停立于此审望河道山势、清疏河道。

山西黄河板块文化特色鲜明,沿线区域旅游资源富集。高瑞峰摄

山西芮城作为黄河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相关传说、遗址、遗迹、文物遍布其乡野。近年,芮城借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建设契机,深挖黄河文化,将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与沿线旅游、农业、生态等产业融合,将之打造成生态路、文旅路、产业路、致富路。

据了解,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芮城段主线、支线、连接线约93.4公里,目前已完成65.4公里,剩余28公里将于今年底建设完成。沿线设置8个观景台、3个驿站,贯穿3个古遗址、5个渡口、7个景区,为当地文旅融合、城乡共进、全域旅游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

“全线设立36个农产品购销点,为20余万亩粮食种植、水产养殖、蔬果栽植以及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发展提供服务。”许克效介绍,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惠及该县7个乡(镇)24个行政村,受益人口达20余万人。(完)

助力环保 致敬沙漠斗士 电影《梭梭草》举办首映礼
沙漠、赛车、梭梭草、沙尘暴.....诸多元素组合在一起会产生怎么样的“化学反应”?近日,由张杰勇编剧并导演,澳门影帝胡晓光、金鸡影后巴德玛、新生代演员林博洋、娃尔、飞凡领衔主演的环保题材青春片《梭梭草》在北京举办媒体发布会和首映礼。
黄河进入凌汛期 黄委启动防凌运行机制
在黄河河南段,黄河下游河道自兰考东坝头折向东北,至濮阳台前纬度增加1度左右,气温变化相对大,凌汛主要影响在纬度比较高的濮阳段,随着小浪底等水库的修建,人工控制河水流速,河面不易结冰,有效降低了黄河凌汛在我省的发生率。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如今,我们应对凌汛的手段丰富了许多,已有效减少了凌汛出险的概率。由于纬度差异,冬季黄河在这两个河段封河往往从纬度高气温低的下段开始,然后逐渐向纬度低气温高的上段发展。
“凤凰”欲飞 济南凤凰黄河大桥正进行通车前调试
凤凰黄河大桥通车后,市民过黄河仅需4分钟。凤凰黄河大桥的外观设计取“钟灵毓秀”之意。据悉,凤凰黄河大桥除了机动车道,在最外侧还有非机动车道(3米)和人行道(1.75米),保证慢行和非机动车路权。
相关部委
水利部 黄委会 文化和旅游部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发改委 国家林草局 国家文物局
流域省区
山东 河南 陕西 山西 内蒙古 宁夏 甘肃 四川 青海
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中华文化遗产研究院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