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胜利黄河大桥“焕新”通车
发布时间:2021-12-31 15:48:31 | 来源:济南时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李培刚胜利黄河大桥经过维修改造,12月29日通车。中铁十四局三公司供图
“通车了!”12月29日上午,在东营胜利黄河大桥两端,由中铁十四局三公司承建的胜利黄河大桥维修改造工程项目刚刚开通运营,立刻迎来了满怀喜悦与期待的市民乘车通行。
黄河把入海口的东营这座城市一分为二,一座桥又将两岸的人们紧密联结。作为位于黄河入海口的交通要道,东营胜利黄河大桥的“焕新”备受关注。作为亚洲最早、国内首座钢斜拉桥,“服役”33年后,这座大桥从2020年11月正式进行维修改造,而且技术工艺全部是“中国制造”。
期待:不再绕高速走浮桥方便省时又省钱
“终于不用再去绕远路走高速走浮桥了。”得知29日胜利黄河大桥通车的消息时,家住东营区的杨玉期待不已。
由于她在河口区上班,每天都要穿过黄河,绕道高速不仅绕远,而且每天还要交高速费,每个月下来都是一笔不少的支出,“大桥通车,几分钟就能过河,太方便了!”不仅像杨玉一样的上班族对通车异常期待,大桥两岸的村民也非常期待。大桥通车了,而且还免费通行,走亲戚、看老人、出去打工……都顺畅多了。
至此,胜利黄河大桥维修改造任务主体工程已全部完成,比预计工期提前5个月实现通车目标。新黄河记者了解到,胜利黄河大桥收费期限已满,此次维修改造完成后,胜利黄河大桥将免费通行,限速60公里/小时,限重49吨。
胜利黄河大桥位于东营市垦利区与利津县交界处,大桥全长2817.46米,于1987年10月1日建成通车,已经“服役”33年。当年大桥建成后,极大缓解了东营南北跨河通道瓶颈问题。
在维修改造施工期间,胜利黄河大桥项目党支部书记田超深深地感受到了当地居民的期待。“全封闭式施工导致南北两岸的市民出行只能走浮桥,遇到汛期和凌期,还有每年6月下旬黄河调沙治沙的20多天,浮桥必须全部拆除,大家日常的出行会受到严重影响,遇到大雾天高速封闭,有些人只能绕道五六十公里走利津大桥,除了距离上的远近,时间上的耽搁,市民平时的过路过桥费和驾车的油费,每月需要额外多支出近1800元。”田超说,正因为这座桥承载着太多东营人们的期待,所以才加班加点施工,提前5个月完成了通车目标。
焕新:更换全桥88根斜拉索没有一粒锈渣掉进黄河
胜利黄河大桥作为全国首座双箱钢斜拉桥,是连接东营中心城区、广饶县与利津、河口等北部县区的重要交通干道,为黄河两岸的经济发展打通了“任督二脉”,但经历了33年的风吹雨打,胜利大桥已不堪重负,经全面检测,主桥评定为四类桥,引桥评定为五类危桥,亟需维修改造。
2020年11月,中铁十四局集团三公司中标对大桥进行维修改造。此次维修改造更换了全桥88根斜拉索。“服役”33年后,大桥经检测索力与原设计相比,均有不同程度偏差,其中变化最大的约相当于100头400斤重的黄牛重量。
“胜利黄河大桥维修改造核心在主桥,而主桥相关工程中,换索是最关键的点之一。”田超介绍,维修改造中,更换大桥88根斜拉索是最大的难点,稍有不慎将影响原桥受力结构,进而影响这座桥的质量,这种情况下,换索只能一组一组进行,而且要确保换索完成后和原桥受力结构完全一样,这个换索难度堪比进行开颅手术,整个过程用了三个月。
而且,胜利黄河大桥所在地东营市垦利区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濒临渤海,夏季气温高、湿度大,降水集中,高温高湿高盐的气候环境对桥梁钢结构损伤极大,主梁主要受力构件钢箱底板、节点及次要受力构件桥面板锈蚀严重,桥面板局部开焊,受力较差。
“即使大桥锈蚀严重,在维修改造施工时可以说没有一粒锈渣掉进黄河。”项目负责人李伟介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直是国家高度关注的大事,项目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标准环境管理体系,通过采用全封闭防护平台、喷淋降水系统、环境监测系统、自吸式无尘喷砂除锈新设备等有效措施保护生态环境,控制环境污染,最大程度上防止喷砂时将磨料及废弃物掉入黄河,防止对黄河造成不必要的污染。
自豪:从国外进口到“中国制造”为“老龄化”桥梁维修积累经验
新黄河记者了解到,33年前,胜利黄河大桥的核心技术工艺来自国外,33年后,这座大桥的维修改造,全部采用国内先进技术工艺,是“中国制造”。项目技术人员说,这也是国内桥梁技术施工不断进步的见证。而且,在胜利黄河大桥维修改造中积累的经验,也可以用在国内“老龄化”桥梁的维修改造中。
作为全国首座钢斜拉桥,胜利黄河大桥对当地经济发展、黄河两岸往来等作出了巨大贡献,维修改造完成后,它将重新焕发“青春”,有效缓解跨黄河交通压力大的现状,继续发挥北连京津地区与东营港以及油田大部分油区,南连油田基地、济青高速公路及胶东地区的重要交通干道作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畅通的交通环境,助力地方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让这座黄河三角洲的城市不再“一分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