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黄河上中下游为啥这样分?

发布时间:2022-03-22 08:29:18 | 来源:人民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李培刚

图片来源:黄河水利委员会

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既是地形、地貌、水文等自然因素决定的,也是科学保护治理的需要

上游雪山草原,中游千沟万壑,下游田畴连绵——黄河浩荡东流,可谓十里不同景、百里不同俗。

打开地图,黄河上中游的分界点是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也就是几字湾“一横”的末端附近;中下游的分界点则是河南郑州桃花峪。九曲黄河,为何恰是这些地方成为上中下游的分界标志?

先说地形地貌。黄河先是穿行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峡谷多、河道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流至河口附近急转南下,以此为上游。接着,黄河“遇到”了吕梁山、秦岭等山脉,自北向南穿行晋陕峡谷间,河谷深切,河道弯窄,水流湍急,造就壶口瀑布之奇景。加之流经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大量泥沙入河,以此为中游。自桃花峪以下,黄河进入华北平原,河道宽浅,水流散乱,泥沙淤积,河床逐年抬高,形成地上悬河,成为淮河、海河的分水岭,以此为下游。

再看水文等特征。黄河上游区产水量占黄河总水量的六成左右,是黄河径流主要来源区。上游区降雨具有面积大、历时长、强度较小等特点,河水清澈、径流稳定、含沙量小。黄河中游区来水量占黄河总水量的四成左右,但来沙量却占全黄河沙量的九成以上,是黄河泥沙主要来源区。中游区局地暴雨多发,强度大、历时短,一旦形成洪水,卷泥裹沙,含沙量高。黄河流经桃花峪进入华北平原,河床高,四周河流难以汇入。此外,上中下游洪水皆汇集于此,河道排洪输沙任务繁重,防洪压力大。

如此科学地划分上中下游,是如何完成的?早在《尚书·禹贡》中就记载:“导河积石,至于龙门”。1952年,黄河水利委员会组成黄河河源查勘队,在一次次考察中,终于确定了黄河正源,并逐步对上中下游进行精细划分。

有了明确的地理分界点,保护治理黄河就能追根溯源、精准把脉。黄河中下游的河道游荡,又是地上悬河,需要重点防御水旱灾害。此外,上游涵养水源、中游保持水土、下游保护湿地,分区分类才能对症下药。可见,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既是地形、地貌、水文等自然因素决定的,也是科学保护治理的需要。

总之,江河上中下游分界点的划分,蕴藏着丰富的地理、水利、人文知识,是生态保护治理、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依据——除了黄河,其它大江大河上中下游划分也都基本遵循这一思路。比如长江以三峡水电站所在的湖北宜昌为上中游分界点,以鄱阳湖和长江交汇处的江西湖口县为中下游分界点。淮河按照河道走势,可形象比喻为“上游是站着,中游躺着,下游又坐起来”,上游来水快、中游行洪慢、下游洪水出路不足,“蓄泄兼筹”的防洪对策也由此制定。

(作者为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原副总工、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本报记者王浩采访整理)

水利部:黄河凌汛平稳结束 未发生险情灾情
记者21日从水利部获悉,2021-2022年度黄河凌汛期已经结束,在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本年度黄河凌情总体平稳,未发生人员伤亡事件和险情灾情,实现了“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黄河堤防不决口”的防御目标。水利部当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黄河防凌有关情况。
黄河上中下游为啥这样分?
打开地图,黄河上中游的分界点是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也就是几字湾“一横”的末端附近;中下游的分界点则是河南郑州桃花峪。九曲黄河,为何恰是这些地方成为上中下游的分界标志?
黄河贵德段河湖长制管护体系实现全覆盖
“守护梨都美丽家园、打造时代幸福河湖”。2022年,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积极完善河湖长制管护体系,各级河湖长切实扛起责任,232名三级河湖长和126名河湖管护员,严格执行“河湖长通App”巡河制度,携手守望黄河贵德段的生态安全,全面实现了黄河贵德段“十九河一水域”的河湖长制管护体系全覆盖。
相关部委
水利部 黄委会 文化和旅游部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发改委 国家林草局 国家文物局
流域省区
山东 河南 陕西 山西 内蒙古 宁夏 甘肃 四川 青海
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中华文化遗产研究院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