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税务为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注入“税动力”
发布时间:2022-03-22 10:02:03 | 来源:瞭望 | 作者: | 责任编辑:李培刚2021年 5月,国家税务总局阳泉市郊区税务局“项目管家团队”来到阳泉市河坡电厂开展政策宣传辅导牛丽川摄
➤自2018年1月1日环境保护税法正式施行,截至2022年1月,山西累计征收环境保护税52.65亿元,“多排多缴,少排少缴,不排不缴”的税制设计,推动了企业向绿色、生态、循环转型
➤2016年至2022年1月,山西累计征收资源税2055.71亿元,同时,对充填开采置换出来的煤炭,企业享受资源税减征50%的优惠,约束与鼓励“双向驱动”
文 | 国家税务总局山西省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 齐志宏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人口活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因此,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把系统思维贯穿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切实做好新时代黄河流域保护治理。
坚持系统思维,就是要增强一盘棋意识,坚持黄河流域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坚持本地治理与区域协同的统一,坚持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统一,全方位推进山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同向发力展现税务力量
坚持系统思维,全方位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把握好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近年来,山西推动绿色税制落地生根,有效推动了资源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助力山西绿色转型。
一是正向引导水资源节约利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用好财税杠杆,倒逼提升节水效果。自2017年12月起,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山西开展了水资源税改革试点,截至2022年1月,山西累计征收水资源税162.21亿元,有效激发了企业加强用水管理、调整用水结构的内生动力,推进了水资源节约利用,保障了水生态安全。
二是有效牵引生态环境改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生态环境的高效保护有效治理。环境保护税法作为我国实施的第一部专门体现“绿色税制”的单行税法,于2018年1月1日起正式落地。截至2022年1月,山西累计征收环境保护税52.65亿元,“多排多缴,少排少缴,不排不缴”的税制设计,推动了企业向绿色、生态、循环转型。
三是有力推动能源产业革命。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优化能源开发布局。2016年至2022年1月,山西累计征收资源税2055.71亿元,同时,对充填开采置换出来的煤炭,企业享受资源税减征50%的优惠,约束与鼓励“双向驱动”,促进了资源的集约利用,保护了沿黄流域生态环境,同时也引导企业不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四是加力赋能绿色转型发展。科技在生态保护治理中具有支撑作用。2016年至2021年,山西鼓励高新技术减免税额共计275.04亿元,有力促进了企业加大生态保护研发投入。同时,山西高效落实支持节能环保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2016年至2021年,山西支持节能环保减免税额共计201.06亿元,有力助推了企业的升级改造。
精诚共治贡献税务智慧
坚持系统思维,全方位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把握好局部和全局的关系。山西地处黄河中游区域,与同属黄河流域中游区域的陕蒙地缘关系密切,资源禀赋相似,产业结构相近。
基于此,山西精诚共治,加强与陕蒙联动,推动实现税收数据资源共享,科学比较分析山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不足,为全方位推动山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税务智慧。
首先,生态保护形势尚存压力。山西地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带。2021年,山西煤焦冶电四大行业税收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超过50%,占比皆高于陕西和内蒙古。2021年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后二十席中,山西占到四席,山西在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保护上仍需持续加力。
其次,黄河文化内涵挖掘不足。文旅产业是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主要载体。受疫情影响,2020年山西接待国内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较2019年下降60.43%和63.62%。2021年,山西公路旅客运输、旅游饭店、旅行社及相关服务业合计税收分别为陕西和内蒙古的24.00%和59.39%。山西旅游资源丰富,但从陕晋蒙三地交界区域来看,内蒙古鄂尔多斯的旅游资源开发、发展明显快于陕西榆林和山西忻州,山西在黄河文化旅游带重点项目建设、黄河文旅产业内涵挖掘方面仍显不足。
第三,高质量对外开放水平不够。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要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但横向比较,山西进出口贸易总额仍较小。2021年山西省货物贸易进出口2230.3亿元,为陕西的46.88%。山西外商投资企业2021年度实现税收较上年同期增长1.30%,陕西和内蒙古同期增速皆超过10%,表明山西外向型经济发展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久久为功体现山西担当
坚持系统思维,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把握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于山西而言,就是要统筹好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的关系,继续健全完善财政等政策支持,深化与沿黄省份协作交流,切实做好黄河流域大保护,推动山西黄河流域全方位及可持续发展。
一是以政策牵引支持构建黄河流域多元共治新格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优化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投入,完善财政政策调控手段,设立山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投资专项资金及专项奖补资金,建立以重大工程为重点的项目投入机制,优化省级水利专项资金分配,支持水土保护重点工程。积极引导社会各方参与,逐步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渠道和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生态大治理格局。
二是以横向协作联动统筹推进黄河全流域生态保护。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存在明显的上下游依存性,即“上游保护、下游受益”“上游污染、下游受害”,建议推动开展流域跨省横向生态补偿,根据《支持引导黄河全流域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实施方案》,探索与邻近上下游省份的综合生态价值核算计量等多元化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对于省内流域,建议开展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试点,鼓励自主协商签订补偿协议,探索对口协作、产业转移等多种补偿方式,实现区域联动和深化合作,形成生态保护修复治理齐抓共管的格局。
三是以传承黄河文化倾力打造黄河文旅经济新增长极。以山西黄河一号国家旅游专用公路及相关道路为骨架,构建黄河流域高品质文化旅游带。深入推进运城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打造独具晋南特色的黄河文化风情体验带。坚持生态优先,抓好黄河流域污染治理和景观建设,高标准配套完善游客中心等基础服务设施。深化晋陕蒙(忻榆鄂)黄河金三角合作,加快整合三地旅游资源,打造黄河中游沿线区域特色旅游项目,形成多元互补的生态旅游文化圈。
四是以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推动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聚焦“双碳”引领,加强沿黄区域管控,严格控制黄河流域城市建成区的工业园区新建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项目。对环境空气质量和水环境质量持续恶化的区域实行区域限批举措,对“散乱污”能源企业项目加大治理与惩戒力度,倒逼企业加速提档升级,精准促进黄河流域产业转型升级,以生态产业化促进流域生态经济良性循环发展。加快推进重点地区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狠抓汾河中上游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项目建设,通过探索生态保护修复多元化投入机制,建立市场化运作、科学化治理的生态修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