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院士专家“把脉”河南防洪减灾

发布时间:2022-06-17 10:19:25 | 来源:郑州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李培刚

防洪减灾是一项涉及水利、气象、电力、通信、规划、住建等多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课题,不仅是对应急能力的考验,也是当前科技体系亟待作答的考卷。

6月16日,记者从省科协获悉,近日,由省科协、省应急厅主办的首期科创中原论坛——河南省防洪减灾专家研讨会在郑州举行。十余名多学科跨领域院士专家以“线上+线下”的形式“把脉问诊”,为我省防洪减灾工作“支招”。

为基础设施搭建“工程医院”

每年汛期,黄河堤坝的情况都牵动着亿万群众的心。渗漏、管涌,防不胜防,如果不能快速解决,将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威胁。

“过去,防渗漏用的搅拌桩和连续墙都是外国发明的技术。如今,我们研发出了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防渗技术。”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州大学教授王复明在报告中展示了潜心研究20多年的成果:“找到管涌点放入膜袋,注入高聚物材料,可迅速膨胀堵漏。”这套技术产品已在黄河堤防实施示范工程,得到了充分验证。

人生病了要去医院看病,基础工程设施出现问题如何有效进行诊断修护?为了给更多堤坝、地下管道等基础设施解决“疑难杂症”,王复明创建了“工程医院”。

“城市建设不能‘重地上、轻地下’,要‘面子’‘里子’一起抓。我国还有数以万计没有防渗措施的小型堤坝,希望通过‘工程医院’汇聚行业高端专家和资源,为行业解决更多疑难急险问题。”他说。

多措并举应对防洪减灾

“据国家气象部门预测,今年6~8月,河南省降雨将比常年偏多2~4成。”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水利部黄河泥沙重点实验室主任江恩慧表示,河南横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4大流域,独特的地域特征,使得防洪减灾工作极其复杂。

降雨增多,如何做好防洪减灾?她建议:“要进一步完善防汛应急救灾智慧平台,科学系统地编制防汛应急救灾预案。同时,要把防灾和安全教育从基础教育抓起,推动防灾减灾救灾知识进教材、进校园、进社区、进职业培训。拓展形式丰富的防汛科普实践演练活动,建设防灾减灾救灾教育培训基地、科普体验场馆,激发公众兴趣,增强培训效果。”

郑州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左其亭提出,要重新审视郑州市发展布局。“郑州市地形总体呈西高东低,东部是非常典型的黄淮海平原。目前从郑州市顶层规划来看,‘东强’战略部署、郑汴一体化发展等,按照防洪的角度是不合理的。”他表示,从城市防洪的角度来看,郑州市应往西、往北(跨黄河)规划发展。

极端暴雨问题还需技术支撑

“河南是一个极端暴雨多发频发的省份。”省气象台台长王新敏介绍,据河南省气象局统计,1961年以来,河南出现了24次极端暴雨过程,主要影响天气系统以低涡切变线(70%)与台风(30%)为主。

受全球气候变暖与城市化影响,中国区域大城市或大城市群暴雨强度、类型与发生时间的变化以及暴雨诱发的次生灾害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等成为暴雨研究和预报的新挑战。

“通过艰难的探索,我们在暴雨研究和预报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基本上形成一个从国家到地方的暴雨监测与预报体系。但针对极端暴雨的精密监测、精准预报仍然是世界性难题,目前仍然缺乏有效的极端暴雨监测、预报技术。针对城市洪涝气象灾害进行有效风险预警,也需要进一步的技术支撑。”王新敏建议,要聚焦极端持续暴雨气象保障技术研究与应用,以数值模式为基础,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通过多源资料融合开展极端暴雨智能监测技术、预报预警技术、城市极端持续强降水洪涝风险预警技术等领域研究。(记者李娜)


济南槐荫区纪委:做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项监督
今年以来,济南市槐荫区纪委监委坚决扛牢政治责任,按照市纪委监委和区委工作部署安排,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大力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项监督工作,助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在槐荫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院士专家“把脉”河南防洪减灾
防洪减灾是一项涉及水利、气象、电力、通信、规划、住建等多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课题,不仅是对应急能力的考验,也是当前科技体系亟待作答的考卷。
宁夏吴忠:提升湿地生态功能“净化”黄河水质
塞上六月,宁夏吴忠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内生机盎然:草木翠绿、芦苇随风摇曳、“鸟爸鸟妈”带领雏鸟在空中嬉笑玩乐……
相关部委
水利部 黄委会 文化和旅游部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发改委 国家林草局 国家文物局
流域省区
山东 河南 陕西 山西 内蒙古 宁夏 甘肃 四川 青海
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中华文化遗产研究院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