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黄河安澜】黄河小浪底:承上启下精准调控 让黄河成为造福百姓幸福河

发布时间:2022-09-17 09:25:0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李培刚 | 责任编辑:李培刚

中国网洛阳9月16日讯 (记者李培刚) 20年多前,在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出口处的小浪底村,一道大坝将大含有大量泥沙的黄河水沙拦下。多年来,水利工作者在这里不断探索黄河泥沙的治理之路,创新地提出 “一高一低”的思路,利用黄河干支流水库群实施联合调度,调水调沙,重新协调黄河的水沙关系。

俯瞰小浪底水利枢纽中国网记者郑亮/摄

九曲黄河万里沙,黄河究竟有多少泥沙?

黄河源自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经黄土高原蜿蜒而下,裹挟着巨量泥沙奔涌东流。据统计,每年黄河会从黄土高原带走16亿吨的黄沙,其中有4亿吨泥沙不流入大海,而是沉积在下游河道,久而久之,形成闻名于世的地上悬河。

小浪底水利枢纽管理中心水量调度处处长李鹏接受采访  中国网记者 李培刚摄

小浪底水利枢纽管理中心水量调度处处长李鹏介绍,小浪底水利枢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治理开发里程碑式的特大型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工程,不仅控制着黄河92%的流域面积和91%的径流量,还控制着近100%的泥沙,因而,调节水、沙关系成为小浪底工程的“重头戏”。

面对源源不断的入库泥沙,小浪底水利枢纽采用先进的工程设计方案和优化的水库运用方式,使相当一部分拦沙库容重复利用。同时,利用水库的调节库容,人为冲刷河道,减少下游河道淤积。

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一直是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所在。在2002年7月4日到7月15日黄河进行了首次调水调沙试验,这次被称之为人类最伟大的河流泥沙治理试验,实现了几代黄河人的梦想,是传统治黄向现代治黄转变的里程碑,从此黄河水沙关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据了解,黄河干支流水库群实施联合调度,利用黄河上游水库拦洪削峰,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尽力多拦蓄洪水,维持水库高水位运行,发挥“龙头”水库跨时空调节作用;中游小浪底水库承上启下,降低水位运行,留出足够防洪库容,确保防洪安全,减少洪水漫滩概率,兼顾水库河道冲淤,塑造稳定的中水河槽。

2021年10月9日,受持续降雨和来水影响,小浪底水库达到273.5米的历史最高水位,黄河中下游河段面临巨大的考验。“这次秋汛考验,防洪调控有一大工作亮点是水量控制精度高。”李鹏说,“如果控水过量,下游则会断流;过少则会造成洪灾。”为减轻黄河中下游防洪压力,小浪底水库全力投入防洪应用,通过预测洪水水量,结合下游河道流量情况,实时调整控制水量,严格按照需求进行拦截与释放,有效保障了黄河下游度汛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里头遗址:数千年等待 架起探索中华文明源头的桥梁
千百年来,黄河养育着中华儿女,见证着华夏民族历史的变迁、文明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一座遗址的发现,从考古上实证了夏王朝的存在,掀开了中国最早王朝的面纱,这就是二里头遗址。近日,记者随“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来到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探寻这一伟大考古发现。
黄河小浪底:承上启下精准调控 让黄河成为造福百姓幸福河
20年多前,在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出口处的小浪底村,一道大坝将大含有大量泥沙的黄河水沙拦下。多年来,水利工作者在这里不断探索黄河泥沙的治理之路,创新地提出 “一高一低”的思路,利用黄河干支流水库群实施联合调度,调水调沙,重新协调黄河的水沙关系。
今年青海已累计增殖放流各种鱼类2185万尾
24日,记者从青海省农业农村厅获悉,自今年“全国放鱼日”以来,青海省已累计向长江、黄河流域增殖放流花斑裸鲤、重口裂腹鱼、齐口裂腹鱼75万尾,放流青海湖裸鲤2110万尾,总计放流2185万尾,圆满完成2022年鱼类增殖放流任务。
相关部委
水利部 黄委会 文化和旅游部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发改委 国家林草局 国家文物局
流域省区
山东 河南 陕西 山西 内蒙古 宁夏 甘肃 四川 青海
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中华文化遗产研究院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