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山西省出台规划推动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建设

发布时间:2023-02-09 10:15:34 | 来源:山西新闻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李培刚

本报太原2月8日讯(记者张剑雯)近日,山西省印发《黄河流域(山西)水生态环境建设规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5年,实现黄河干流8个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16条入黄支流入黄口水质及3条出境河流出境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水域岸线修复比例达到100%。

《规划》明确,通过实施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建设,使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尾水水质进一步提升,再生水回用至工农业用水、城市杂用水及生态补水能力大幅提升,主要河流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河流生态空间和生态功能有效恢复,流域人水和谐局面初步形成。

《规划》系统梳理了我省黄河干流、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苍头河等河流概况,总结了近年来我省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建设的成就,指出当前面临水环境改善难度较大、水资源保障亟待提升、水生态恢复艰巨等挑战。确定坚持生态治理、系统治理、因地制宜三项原则,围绕“源、点、环、带、景、文”生态治理新格局的系统治理路径,开展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建设。

具体来说,针对流域水资源匮乏、生态流量不足、污水处理厂排水与地表水达Ⅲ类水质不匹配等难题,在黄河流域内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出水口适宜区域建设带保温措施的人工潜流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打造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源头治理模式,治理后的污水处理厂尾水成为河流生态补水的第二清洁水源;针对城市初期雨水和农村面源污染问题,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基础上,采用蓄水湿地和堤外人工湿地相结合的方式,在支流、退水渠等入干流、入湖(库)口处建设入河口“表面流+潜流”人工湿地,有效缓解汛期入河湖水质污染问题;针对河湖岸带生态退化问题,开展重要湖(库)环状生态屏障和沿河生态缓冲带建设,拓宽河湖生态空间,打通陆域和水域的生境连接,有效恢复河湖生态功能;充分对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求,加强河(湖)滨水生态景观建设和保护,积极传承弘扬黄河水文化,有效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大幅提升我省黄河流域品质和形象。

陕西:立法衔接黄河保护法 推进跨行政区划检察改革
九曲黄河,浩荡东流,孕育了中华文明。黄河宁,天下平,从古至今黄河治理都是安民兴邦的一件大事。地处黄河中游的陕西,干流全长719公里,是黄河流域的心脏地带,对其生态保护的治理对全省乃至全国都十分重要。
山西省出台规划推动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建设
近日,山西省印发《黄河流域(山西)水生态环境建设规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5年,实现黄河干流8个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16条入黄支流入黄口水质及3条出境河流出境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水域岸线修复比例达到100%。
陕西省黄河长江流域水环境质量刷新纪录
黄河流域■总体水质有监测记录以来首次达优■65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占比93.8%,无劣Ⅴ类断面,优于全国黄河流域平均水平6.3个百分点■105座县级以上污水厂出水达到地表水准Ⅳ类标准,提标改造率97.2%长江流域■46个国控断面水质历史性全部达到Ⅱ类以上,其中Ⅰ类达到8个,优良率100%,优于全国长江流域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陕南三市共完成水生态修复和治理项目94个■汉江(汉中段)提名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本报讯(记者申东昕)2月8日,记者从省生态环境厅获悉:2022年,全省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两项水质考核指标均提前超额完成“十四五”目标。46个国控断面水质历史性全部达到Ⅱ类以上,其中Ⅰ类达到8个,优良率100%,优于全国长江流域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保障了南水北调水质安全。黄河流域65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占比93.8%,无劣Ⅴ类断面,总体水质首次达优,为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优于全国黄河流域平均水平6.3个百分点。
相关部委
水利部 黄委会 文化和旅游部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发改委 国家林草局 国家文物局
流域省区
山东 河南 陕西 山西 内蒙古 宁夏 甘肃 四川 青海
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中华文化遗产研究院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