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走黄河两岸 看潮涌中原

发布时间:2020-06-19 14:03:43

走进新安县石井镇拴马村,葱郁的丛林犹如绿色波浪,与黄河小浪底水库清澈的河水相映成趣,显得生机勃勃。

“俺村这个地方是有故事的,1947年刘邓大军陈(赓)谢(富治)兵团从济源强渡黄河来解放洛阳,就是从拴马附近渡口登岸的。”6月4日,92岁的村民尚道学告诉记者。他打小在黄河岸边长大,对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记忆犹新。

  游客在新安县黄河神仙湾景区游玩。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王雪娜/摄

华洋生态科技园负责人冯华说,拴马村虽临水库,过去自然生态却很脆弱,大风起时,漫山遍野飞沙走石。

为响应党中央“保护母亲河,再造祖国秀美山川”的号召,2003年起,北京华洋海事中心在拴马村附近承包了1000余亩荒山,找专家、做规划。他们挖坑换土,在利用原有植被保持水土的基础上,选择了适宜在当地生长的油松和侧柏种植,植树成活率达到98%。

如今,华洋生态科技园里共种植了120余种30多万株苗木,荒山秃岭披上了绿色新装,一个四季常绿、四季有花、三季有果的“世外桃源”展现在母亲河畔。园区吸纳贫困村民从事绿化、果树管理等工作,成了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荒山秃岭的拴马村,到草木茂盛、花果飘香的生态科技园,是石井镇坚持生态为先、发展沟域经济结出的硕果。”石井镇党委书记王冰介绍,目前,全镇正依托良好的生态和丰富的黄河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按照“沟谷文旅业、半坡林果业、坡顶生态林”立体模式发展沟域经济。

奔流不息的滚滚黄河,是一个个小流域的汇聚。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离不开沟域的生态支撑。守住沟域的绿水青山就是守住了最好的资源。

洛阳市立足“五山四岭一分川”的山川地貌实际,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把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与发展沟域经济统筹规划、统一提升,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快产业发展、乡村振兴。

洛阳市坚持“一沟一产业、一域一特色”,大力发展优质林果、文旅等特色产业。目前,全市建成33个市级沟域经济示范带,沟域内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超5万元。

同时,洛阳沟域经济坚持文化为魂,促进文旅、农旅融合,催生了孟津卫坡古村落、伊滨区倒盏村等特色乡村文化游。

“洛阳发展沟域经济,走出了一条以山区沟域综合治理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绿色蝶变之路,也蹚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乡村振兴之路。”洛阳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

讲好母亲河文化故事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何可文/摄

  雄伟壮观的桃花峪。

东经113°27′,北纬34°58′,荥阳市广武镇桃花峪的三皇山山巅,21米高的黄河中下游分界碑矗立于此。盛夏时节,拾阶登顶,山风猎猎,西观黄河天际奔流,山峦葱翠,东眺平川沃野千里。山下桃花峪黄河大桥横跨南北,桥上车辆往来穿梭。

“桃花峪是黄河下游的龙头,从这里向东至花园口,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的起步区,约210平方公里。”郑州市发改委规划处处长王春涛说。

分界碑向西不远处就是著名的鸿沟,2200多年前,汉王刘邦和楚霸王项羽在此相持不下,“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成为历史长河中璀璨的篇章。鸿沟也永远定格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上,有了一个妇孺皆知的名字——楚河汉界。

鸿沟山间的一处工地上,状若飞翼的楚河汉界世界棋王赛永久赛址主体工程已经完工。“这是起步区一项重要文化工程。”河南天伦旅游集团总经理索玉文介绍,“我们正全力以赴加快建设鸿沟生态文化产业园,助力讲好黄河文化故事。”

索玉文说:“在桃花峪周边,已经规划布局了一系列项目,包括黄河文化展示中心、中原大集、国际文创公园等。”

沿桃花峪西行不远,便来到了汉霸二王城。昔日荒山已郁郁葱葱,村民们正在山林里劳作。广武镇副镇长杨军营告诉记者:“我们已加大对黄河文化建筑、文物保护工作,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加快文化项目谋划实施进度。”

“为了讲好黄河文化故事,郑州依托汉霸二王城、青台遗址、西山古城址、小双桥遗址、荥阳故城遗址、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大河村遗址等,串点成线,建设沿黄考古遗址公园带。”荥阳市文旅局副局长张勇说。

据了解,郑州正在构建起步区黄河文化遗产标识系统。以枯河、索须河、贾鲁河三条遗产廊道连接黄河览胜桃花峪组团、历史变迁古荥大运河组团、文明纵览花园口组团、文明曙光大河村组团四个文化组团,引领核心示范区起步区整体发展。

夕阳余晖下,黄河蜿蜒东去。“站在这里一览黄河胜景,对黄河文化了解得更直观、更深刻。”在此游玩的郑州市民王华彦说。按照规划,他身后的黄河中下游分界碑将告别历史舞台,一座具有地理、人文双重标志意义的新地标——黄河楼已提上建设日程,黄河文化故事即将翻开新的篇章。

大坝两岸景色新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王小萍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王雪红

6月4日,记者登上位于三门峡市湖滨区高庙乡的“山水林田湖草项目景区”六号观景台,俯瞰群山连绵、黄河蜿蜒,层层梯田麦浪翻滚,宛如走进一幅山河壮美的新画卷。

  三门峡大坝雄姿。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王雪红/摄

“黄河流域(湖滨区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项目,起步早、建设快,3月17日开工,仅18天就推出了11公里景区环线道路路基,2个月的时间完成近万亩高标准生态梯田土地整理,并种植上丹参、油葵;春季绿化面积3500余亩,栽种雪松、油松、五角枫、金叶榆等各类苗木20余万株。”该项目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高苏星说。

高苏星介绍,该项目规划面积10万亩,建设六大功能,即三门峡大坝核心景区、万亩生态梯田、大禹文化公园、干部培训学院、矿山森林公园和明珠电冶厂改造提升区,通过项目实施,一方面高标准规整、提升荒山梯田,通过植被绿化、矿区生态恢复等措施,打造沿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先试的亮点;另一方面,种植油葵、油菜、丹参等景观农作物和中药材,带动民宿、农家餐饮等乡村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加高庙山区贫困群众的经济收入。

三门峡境内黄河干流总长206公里,流域面积9376平方公里,黄河干流自陕西省潼关县经三门峡流入河南,这里山多塬广,素有“五山四岭一分川”之称,支流多、峡谷多、河沙多、含沙量大、淤积多,境内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控制着黄河上中游来水量的89%、来沙量的98%。

在该项目8号观景台,可以近距离欣赏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的雄姿。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1957年4月开工建设,是我国在黄河干流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

在三门峡,自古就有“大禹治水,剑劈三门”的传说,“人门、鬼门、神门”峡谷险峻、景色秀美。河中魏然屹立的“中流砥柱”石,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如今,再次见证崤函儿女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胆魄和实干精神。

据了解,三门峡市域内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和高质量发展,不仅可以缓解黄河调水调沙后续动力不足,还可以有效缓解基础设施建设砂石等建材短缺,同时还可以减轻前期淤积泥沙对黄河水质的污染,对黄河流域生态治理起到积极的示范意义。

“三门峡市以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试验示范区为依托,高质量谋划推进了总投资6500亿元的814个项目,涵盖生态环保、黄河安澜、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开放合作、城乡融合发展、文化传承等七大领域,全力打造沿黄生态治理样板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三门峡市市长安伟说。

北岸灌区复流济水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成利军

6月4日,站在济源市大峪镇桥沟村,仰望雄伟的仙口河渡槽,记者突然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穿越”:我国古代水利史上“四渎”(长江、黄河、淮河、济水)中的黄河和济水,在跨越了几千年的历史时空后,竟然因为一项现代水利工程——黄河小浪底北岸灌区而在济源“握手”。

很多人以为古代“四渎”之间远隔万水千山,却没想济源竟然能左拥济水、右揽黄河,“二渎”穿境而过。不过令人惋惜的是,因多种原因济水逐渐消失,而黄河济源段却陆续兴建起了举世闻名的小浪底和西霞院两大水库,“济水之源”济源只好常常“守着黄河缺水吃”。终于,润泽济源、焦作两地的黄河小浪底北岸灌区工程开工了!

遥指穿行于崇山峻岭间的渡槽、隧道、明渠、暗洞,济源市水利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贾永红说,作为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的配套工程,北岸灌区工程设计灌溉面积51.7万亩,灌区从小浪底水库取水,通过新建的总干渠自西向东沿黄河北岸向济源和焦作等城市供水和补水。据介绍,一期工程全部位于济源,包括总干渠和一干渠两部分,总干渠全长17.92千米,一干渠全长8.18千米,为典型的“出洞上桥,下桥进洞”型。

由于目前一期工程正处于验收阶段,所以近段时间进行了几次短暂的试通水,就是这短暂的试通水,却立即在济源产生了强大的“蝴蝶效应”——为清清黄河水量身打造的蟒河公园,由于其毗邻长济高速和208国道,立即吸引了洛阳、焦作、晋城等沿线城市游客,成为新的网红打卡地。正在拍摄抖音的晋城游客张璐说:“我就是在抖音上看到了蟒河公园的美景,带着家人专程赶到这里的。”

  市民在蟒河公园欣赏美景。济源示范区住建局供图

“北岸灌区为城市增加水体景观,这只是众多生态效应的一部分。”贾永红说,“工程全部建成后,不仅可以解决工程沿线农村生产生活用水,而且可以向市区河道补水,全面替代企业取用地下水,为全面封闭自备井、实现古泉复涌、济水复流等创造条件,彻底改变济源‘守着黄河缺水吃’的历史。”

“济源将紧紧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机遇,继续坚持工业强区、旅游富民、产城融合、城乡一体,以生态保护、产业升级、城市转型、基础互联、文化传承为重点,把济源打造成生态保护的示范区、践行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黄河文化济水文化传承弘扬的示范区。”济源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张战伟说。

怀川大地治黄有道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陈学桦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成安林

“一座嘉应观,半部治黄史”,道出了武陟县嘉应观在黄河流域的独特地位。

6月4日,烈日炎炎抵挡不住游客游览嘉应观的热情。景区内,游客熙熙攘攘。

  见证历史变迁的人民胜利渠。资料图片

“它是黄河流域现存规模最大、规格最高、保存最完整的黄河河神庙,由雍正皇帝指示仿照北京故宫建造,素有‘黄河小故宫’之称。”导游向游客介绍。

门牌上书写的“敕建嘉应观”五个大字,为雍正皇帝手书,庙堂里供奉着从大禹至清代的治河能臣。

“它不仅是清代治理黄河的指挥中心,也是新中国引黄灌溉第一渠——人民胜利渠的建设指挥部。”武陟县嘉应观景区管理局党支部书记翟嵩峰介绍,新中国成立后首任水利部部长傅作义、首任黄委会主任王化云等曾在此指挥修建人民胜利渠。

嘉应观向南五六公里,便是人民胜利渠渠首。自从1952年人民胜利渠开灌,为沿岸人民带去机遇和福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说法被彻底改变。

漫步景区,优美的旋律萦绕耳旁。嘉应观东配院里,焦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河泥埙代表性传承人王建正深情吹奏。

“黄河的水,和黄河的泥;黄河的泥,捏黄河的埙;黄河的埙,发黄河的音!”王建说。这种用黄河水和黄河泥制作的埙所发出的亘古之音,煞是好听。

翟嵩峰向记者介绍,景区正借助河南建设黄河博物馆群的时机,推进嘉应观黄河水文化博物馆项目建设。同时,以嘉应观古建文化、黄河文化为载体,打造研学品牌,计划开设汉服礼仪、投壶、射箭等课程及黄河历史文化展示等课程。

一部武陟发展史,半部黄河变迁图。武陟县处于黄河中下游分界点的位置,被誉为全国唯一的中国黄河文化之乡。

5月31日,武陟县与陕西白鹿仓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黄河文化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框架协议,将其打造成为郑州市的后花园、黄河文化国际性旅游度假目的地。

武陟县委书记秦迎军介绍,该县正紧紧抓住黄河文化之乡品牌优势,传播好黄河武陟段“悬河头、华北轴、百川口、万古流”地理标识,开展黄河硪、黄河泥埙等黄河文化专题研究,保护好古代治黄遗址嘉应观、现代治黄工程人民胜利渠渠首,把武陟在黄河文化特别是治黄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立起来。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地处黄河中下游分界位置的焦作,深入挖掘山水资源、太极文化、“四大怀药”等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做大文化产业,全力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康养融合发展展示区。

黄河岸边添“福桐”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龚砚庆文/摄

黄河一路东流进入开封地界,至黑岗口陡然打个拐,河道变得宽浅散乱、游移不定,成为历史上著名险工处。如今,虽然黄河在此处的主河道依然摆动频繁,却已不是旧时概念。

  两棵“福桐”耸立在“黄河台”上。

6月3日,午后日头正毒,“黄河台”上偶有游客一晃就快速钻入了林下,两棵高大的泡桐树耸立着,北侧几米外即是滔滔黄河。

“‘黄河台’是通俗叫法,专业上称为黑岗口生态修复景观工程。”开封黄河河务局第一黄河河务局局长潘佳良笑着介绍,3月7日前这里还各色垃圾满堤,“五一整治完成后,就变成观赏黄河的最佳地点之一,每天游客都在3000人左右。”

从垃圾场到新晋网红打卡地,不到两个月。而历史上,治理黄河何其难啊!

黄河有“铜头铁尾豆腐腰”之说,黑岗口河段就是“豆腐腰”中的“豆腐腰”。明万历年间,黄河于此三次决口,险工开始形成;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河决黑岗,自此成为著名险工;崇祯十五年,李自成于此处决堤水灌开封城,开封37万人仅存3万。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此处再决口。

“于谦、林则徐等历史名人,都曾在此治过河,也取得了巨大成效,但却没能从根本上治住。”潘佳良说,新中国成立后,黑岗口险工也有22年出险,共发生险情121坝次。

进入新时代,作为沿黄四大古都之一的开封,如何以实际行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在科学谋划的基础上,重点围绕打造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五个一’载体,加快推进黄河悬河城摞城展示馆、开封西湖公园等工程和项目建设,打造精品工程,造福人民群众。”开封市委书记侯红说。

6月1日,备受开封人民关注的“一渠六河”工程,继5月1日前全线通清水后,全河段对市民开放。一渠六河水清岸绿、生态宜居,让百姓走进了水系,走近了城墙,走入了文化,一城宋韵半城水,北方水城景又见。

“黄河台”上景美客至,黄河水再次流入开封城中,南北堤村的村民们再不把黄河当成害,回村建起了饭店、民宿,泡桐树注视着的黄河正一天天变成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兰考有焦桐,开封黄河岸边添‘福桐’啊!”岸绿景美的新变化让游客们、居民们经常不由自主地说。

大拐弯处看发展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李虎成代娟

165年前,黄河在兰考和封丘之间的铜瓦厢决口,一改夺淮入黄海的东南流向,折向东北奔流600多公里直入渤海,成为黄河距今最近的一次大改道,形成黄河“九曲十八弯”的最后一道大拐弯。

  铜瓦厢决口处今貌。荣玉芳/摄

黄河流经新乡174公里,在我省沿黄8市中,黄河新乡段河段最长、滩区面积最大、河道断面最宽、滩区人口最多。

黄河进新乡后,自西向东穿过平原示范区、原阳县、封丘县、长垣市,流域面积4100平方公里,占新乡市总面积的49.5%。黄河自古就有“铜头铁尾豆腐腰”之称,而新乡大拐弯正处在“豆腐腰”段。百余年间,生活在母亲河左岸的新乡市沿黄滩区76万多百姓,饱受黄河泛滥和风沙之苦。

如今,黄河长治久安、岁岁安澜正在变成现实。6月6日,记者在大拐弯处、豆腐腰段的黄河大堤上,几乎看不到裸露的黄沙,映入眼帘的全是绵延不断的绿。国槐、石楠、垂柳、栾树……大堤内侧50米防浪林、堤外侧100米护堤林已基本成形,一眼望不到边的生态廊道向远处延伸,林鸟啁啾、羊群漫步,一幅岁月静美的恬静景象。

“盐店庄,人真能,种桃种出大文明,过去穷荒滩,现在花果山。”在平原示范区盐店庄村万亩桃园,不同品种的桃子分批次第成熟,可从5月一直采摘到11月。“欢迎大家来黄河北岸,观河、赏花、摘桃子。”平原示范区党工委书记王朝杰说。

走进原阳县黄河滩区占地5300多亩的博浪沙森林公园,外面烈日炎炎,林间却犹如一个天然氧吧。该公园在保持原有槐树林自然风貌的基础上,建设一个具有休闲健身、周末度假、科普教育等多种功能的国家级森林公园景区。

“前不久,国内首只人工辅助孵化的极危物种青头潜鸭‘豫头青’,就被放归到这里。”在封丘县陈桥镇东湖黄河湿地,陈桥村党支部书记刘继恩自豪地说,湿地已发现鸟类156种,被誉为“鸟类天堂”。让刘继恩更兴奋的是,封丘县还计划投资80亿元打造沿黄景观长廊——中州水镇,并依托青龙湖原有湖泊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打造以“自然、生态、野趣”为特色的湿地鸟类科普区。

全长42公里的长垣市天然文岩渠,一汪碧水,绿草萋萋,让人有停下来沿河走一走的冲动。投资17.54亿元的黄河故道王家潭湿地森林公园即将开园,预计投资15亿元的贯孟堤加宽加固工程正在积极推进。

过去苦于水患,滩区少有公路,沿黄一带多是“沿河不见河”。新乡市林业局副局长车清桥说,如今,新乡正实施沿黄生态通道项目,计划将控导工程全线打通相连,并突出景观效果,打造多层次、多树种、多功能、多效益的生态观光带。

河岸古村风韵浓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王映通讯员王为峰李红忠

在范县王楼镇东张村与大赵村交界处,一条老旧的排水沟仿若“重生”:原本只有7米多宽的渠道被拓宽至40米;渠底的杂草、老树根被清理一空后,从彭楼灌区引来的黄河水充盈其中;渠道两旁,崭新的步道、绿植提升了“颜值”……

  东张村一角。僧少琴/摄

“对俺村来说,这是一个新起点。”6月5日,东张村党支部书记张存胜说,这条沟渠的下游终点在范县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将来,游客游完东张村,乘船就能到达县城,“原来黄河一发水,俺们就得迁走;现在黄河水来了,俺们才有‘致富路’。”

一条大河奔腾不息,乡村振兴再谱新曲。濮阳的黄河流域面积占该市总面积的51%,流域人口占该市总人口的47.6%。曾经,沿黄滩区的村落为黄河安澜作出牺牲;当下,濮阳市把筑牢生态屏障的责任,把传承黄河记忆的重担,融入了乡村振兴的宏大布局。

“这是农村水系综合整治省级试点县项目的一个节点。”范县水利局局长张兴来讲起旧沟渠的背后故事:通过河道疏挖、水体连通等措施,试点县项目将建成“引排顺畅、蓄泄得当、多源互补、可控可调”的黄河滩区农村生态水网体系,“早先依托坑塘整治项目,东张村已成为王楼镇‘柳溪小镇’中心,建起了玻璃栈道、双桥等;生态水网的建设,将使东张村向水美乡村更进一步。”

对黄河文化的传承弘扬,让台前县夹河乡姜庄村成了“网红村”。姜庄村紧紧依偎黄河,曾经洪涝十岁九发,村民也由堤东老村迁至堤西。老村百余处原生态夯土墙老民房闲置,成为当地保存相对完好的千年传统黄河古村落,村里保存有镇河神兽、治黄碑刻等遗物。

姜庄黄河古村落民宿小镇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就此诞生,姜庄村也被我省推荐申报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古道、古树、古渡口,与精心打造的休闲民宿、特色游园融为一体;篱笆墙院落、古色古香的木门等老物什,与民俗节庆、趣事传说相映生辉;传统老粗布、黄河泥塑、琉璃丸子等老手艺,也在这个“世外桃源”重新绽放活力。

除了让村民以合作社形式参与村集体资产入股分红,姜庄村乡村旅游还带动30多人就业增收。“没想到老村成了宝地!”村民陈海青说,他参加泥塑、餐饮等专业培训后,顺利应聘上实习管家的岗位,“在家门口就能月收入2000多元,得劲!”

2016年,姜庄村320户中有6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年底将全部脱贫。“与黄河为邻,就得保护好黄河的生态环境,靠生态生存,靠生态致富。”这是姜庄村人最深切的感悟。

黄河两岸绿化提升生态美
近日,航拍的济南黄河两岸淤背区内,一排排新植的白皮松、雪松等绿植和原来栽植的银杏、白腊、法桐、国槐、垂柳、红叶李、杜仲、楸树等绿化树木,与滚滚东流的黄河共同绘制出一幅生态美景。
加强黄河保护,稳固民族团结
习近平总书记于2020年6月8日赴宁夏考察调研。当天下午,他先后来到吴忠市红寺堡镇弘德村、黄河吴忠市城区段、金星镇金花园社区,了解当地推进脱贫攻坚、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促进民族团结等情况。
青海黄河岸畔“后进村”焕发脱贫“后劲”
青海黄河岸畔坐落的舍仁村共有689户,下辖5个村民小组,是群科镇昔日10个贫困村之一,贫困面大、脱贫任务重。
相关部委
水利部 黄委会 文化和旅游部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发改委 国家林草局 国家文物局
流域省区
山东 河南 陕西 山西 内蒙古 宁夏 甘肃 四川 青海
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中华文化遗产研究院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