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黄河情】推进沿黄生态经济带建设要将黄河流域作为统一整体
发布时间:2020-09-14 12:19:0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李培刚中国网北京9月10日讯(记者李培刚)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9个省区,2018年底总人口4.2亿,占全国30.3%;地区生产总值23.9万亿元,占全国26.5%。2019年中央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迎来了重大机遇。
延安南泥湾开垦的农田
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致公党中央提交提案指出,沿黄9个省区之间在生态、经济、社会和发展定位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又有缺水断流和地上“悬河”特殊现状;区域发展不均衡,先发劣势,与后发地区相比基础设施投入相对滞后,特别是道路普遍存在等级低、路况差、通达性和连通性不强;自然资源索取多、时间长,黄河流域内盐碱地、风沙、干旱等不利条件广泛存在,可持续发展条件差,人口流失严重;缺乏覆盖整个黄河的总体规划设计,沿黄地方发展条块分割、缺乏统筹、呈点状分布,没有形成布局科学、规模化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条,产业、生态、文化深度开发和协同发展力度不够。
致公党中央认为推进沿黄生态经济带建设,就要将黄河流域作为统一整体,必须从战略层面统一科学布局,全力盘活沿黄资源,加快推动形成沿黄区域统筹发展、全面铺开、联动跟进的战略格局。既要坚持沿黄区域“一盘棋”思想,又要结合当地实际,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对于这样的现状,致公党中央建议:
一是成立国家层面的领导小组牵头调研,全面掌握情况。
国家层面由发改、科技、交通、自然资源、水利、农业农村、文旅等相关部门,联合沿黄各地政府部门组成调研组,对黄河沿线道路现状、村庄布局、人口分布、产业发展、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历史文化资源等情况进行细致调研和系统梳理,重点摸清沿岸各等级公路(包括村级公路)、跨河桥梁等建设情况,廓清沿线地方具有的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
黄河碛口古镇风景
二是科学编制沿黄地区协同发展规划,实现区域联动配套。
一是突出顶层设计关键环节,从“一点一路”战略高度,抓好功能分区。全面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在重点发展区域突出重大项目抓手,以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带动乡村振兴、精准扶贫、滩区迁建、黄河防汛等相关任务和实际需求,打破条块分割,科学编制沿黄河地区协同发展总体规划。二是以总体规划为基础,腾退绿色生态发展空间,主动引导资源和人口的空间集聚,打造若干以城市集群为依托的增长级,因地制宜编制地方产业链发展和产业聚集区规划,打造若干具有鲜明特色的产业聚集区,以都市绿地为面、以交通线和水线生态建设为线、以自然保护区为支点的绿色生态涵养区为组团串联全域生态保护,构筑沿黄城市集群、高效农业隆起带、特色生态文化旅游带、生态绿色组团分项规划,最终形成统分结合、联动配套的一揽子规划体系。
三是以高标准公路为骨干构建沿黄管网体系,串联区域联动发展。
推进沿黄生态经济带建设,首要任务在于加强基础设置建设,特别要实现沿黄两岸道路通畅,着力改善部分区域“隔河分区、同岸接块”的现象。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科学规划沿黄道路建设。通过打通“断头路”、提升“低级路”、改造“老旧路”,高标准建设贯通整个黄河沿线的高等级公路。同时规划和建设水电气、通讯、工业流体等管网体系,有效串联散落在各地的资源要素,促进人流、信息流、物资流和金融流,在更大范围打破地域区划限制,实现产业协同、生态建设、环境治理、文化旅游等方面共同谋划,真正让黄河“动起来”、沿河“通起来”,最大限度凝聚发展合力,形成珍珠项链式的发展布局,推动整个黄河流域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四是构建点线面结合的生态环保本底。
以总体规划为依据,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推动黄河上游人口和经济向中下游集聚,中下游城市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在合理配置绿色生态空间和绿色休闲岸线的前提下提高城市化水平,合理集群。上游以自然保护区为节点突出生态涵养,中下游以都市绿地和现代生态休闲农业环绕3-5个千万以上人口城市集群,各组团间以绿色生态走廊和岸线链接,推动集聚、高效、人文和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