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黄河情】从大明湖时代迈向黄河时代 济南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发布时间:2020-09-23 10:20:4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江虹霖 | 责任编辑:和海佳中国网济南9月23日讯(记者 江虹霖)2019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正式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作为黄河流域的沿黄中心城市和引领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引擎,济南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同时也必须在新旧动能转换中担当起核心城市的重大使命。穿城而过的母亲河,将济南一分为二。长期以来,济南的发展重心框定在黄河以南。跨过黄河去发展,是济南人多年的梦想。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从“北跨”到“北起”,济南携河追梦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备受瞩目。22日,“中国梦·黄河情——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走进济南,感受黄河流域发展的“济南速度”。
一台新旧动能转换的“发动机”
根据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发展规划,济南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黄河北设立先行区,为科研机构提供成果转化平台。据介绍,济南先行区将发展成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的样板、全国重要的科技产业创新基地和国际一流的现代绿色智慧新城,与雄安新区并称华北地区的双子星。
先行区制定了“产城河”三位一体的融合发展模式,着力打造“新智造、新科技、新服务、新消费”四大产业生态体系,建设一区两城六园,即:绿色城市建设示范区、国际博览城与山东绿建科学城,以及济南绿色建设国际产业园、中科新经济科创园、数字经济和智慧物流产业园、绿地国际会展产业园、总部经济区、都市阳台国际社区六大园区。在这些园区中,中科新经济科创园因其高、精、尖的科技创新特色独树一帜。
中科新经济科创园,是先行区科技创新的硬核力量和产业发展的急先锋,也是践行新旧动能转换、黄河战略的样板示范园。
中科新经济科创园航拍图
中科新经济科创园位于先行区崔寨片区,总用地面积约1100亩,总建筑面积约95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100亿元。2019年,首期引入济南中科核技术研究院(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济南分部)、中科院计算所泛在智能研究院(中科院计算所济南分所)、济南先进动力研究所(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济南分所)三家重量级科研院所,瞄准先进动力、核技术应用、泛在智能等前沿科技领域抢占先机,努力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核心科创引擎。
据了解,先行区在去年引入这三个院所时,产业基础非常薄弱,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高端院所落地存在很多困难。济南先行投资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安丰梅这样形容当时的情形,“第一,没有配套的产业基础。第二,缺少相应的科研人才。第三,缺乏必要的生活配套。”
为此,先行区制定促进产业发展十条政策。这十条政策围绕科技创新和先行区重点产业,在落户补贴、投资优惠、经济贡献奖励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确的鼓励措施。在先行区直管区内注册、经营、纳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企业、科研机构与科创平台等均可享受。
目前,中科新经济科创园已助力多个科技成果转化。一台助力济南“携河北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动能转换“发动机”正在启动。
一座济南拥河发展的“加速器”
位于黄河以北的济南先行区要想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南岸资源的及时补给和人才的充分流动。然而黄河生态脆弱,不能通航,长期以来制约着济南的拥河发展,建设跨黄通道变得十分迫切。为此,济南市加快推进三桥一隧一高速等跨黄通道建设,让黄河成为济南真正的内河。
济南凤凰黄河大桥
济南凤凰黄河大桥是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区域交通“三桥一隧”之一的重大工程,是济南携河“北跨”战略的基础性工程。
据悉,济南凤凰黄河大桥有“三最”,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跨度三塔自锚式悬索桥,世界最大跨度连续组合钢箱梁桥和世界桥面最宽的特大钢箱梁桥。大桥总用钢量达到11.4万吨,相当于2.7个鸟巢外部结构的用钢量,而三个钢塔用钢量就等于两座埃菲尔铁塔。
如果在长江建设钢结构桥梁,钢箱梁节段会在工厂里造好,利用大型船舶运到施工现场起吊。然而,黄河自古就有“有水不能行舟、无水不能通车”的特点。“平时连一条打渔的船都看不到”,中交二航局济南凤凰路黄河大桥项目总工程师吴在雄告诉中国网记者,无法使用大型水上起重设备,这给凤凰黄河大桥的钢结构施工带来极大难度。
11.4万吨钢箱梁如何凌驾黄河之上?吴在雄介绍,施工方进行了一系列技术革新,钢结构板单元在专业钢结构加工厂制作,运输至现场,在总拼胎架上拼装成大约9米长,61.7米宽的节段,然后采用无线遥控的自平衡运梁车运输至封闭厂房,进行喷砂和涂装油漆,完成后再将钢节段运输至提梁站,采用4台200吨的连续提升千斤顶提升到桥面。“提上去后只是完成了一部分,我们还要将其往前架设,我们全桥投入了104套,1200吨的步履式千斤顶,可以同步进行作业。”
济南凤凰黄河大桥预计2021年底建成。吴在雄笑称,“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中国基建狂魔吧”。
据了解,济南凤凰黄河大桥的建成通车,不仅将打破“隔黄河相望”的局面,也将直接连通城市次中心和地区中心城市,推进产城融合,吸引老城区产业及人口转移集聚,分担城市功能,加快生产要素流动。
跨黄段桥梁范围为公轨合建的桥梁形式,中间预留城市轨道交通空间。届时,乘客可以乘坐有轨电车,欣赏“黄河落日圆”美景。中国网记者 江虹霖/摄
一幅鹊华秋色的生态图
位于黄河以南的华山曾是济南的第一名山。公元1295年,赵孟頫在家乡湖州与好友周密宴饮,他赞美济南山川之胜,凭着记忆勾画出济南鹊华二山之胜,这就是著名的鹊华秋色图。
鹊华秋色图
近代以来,特别是黄河改道后的决溢泛滥,使得华山不复往昔。加上城市化与工业化的粗放发展,引发了济南北郊生态巨变。那时水体黑臭、满地沼泽、一片荒芜,华山失去了往日的生命,济南也失去了一大名胜。
据悉,华山湖建成前的原址有华山大沟和山头店沟两处黑臭水体污染源,因污水排放严重和历史遗留问题,是济南市黑臭水体重点整治对象。治水为基础,优化养水是关键。2017年,济南启动华山历史文化湿地公园建设,“根据华山湖景区整体规划,我们对大沟进行清淤,并将华山大沟纳入整个华山湖湖体。华山湖是新开挖的高污染胁迫湖体,生态结构单一,自净能力差。我们通过水生态系统构建技术,构建沉水植物群落、鱼类群落、底栖动物群落等,形成完整的食物链系统,恢复水体自净能力,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盐,使水体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透明度达到1.5米,形成水下森林效果。” 济南城市建设集团华山湖水治理工程主管张广鲁说。
据了解,华山湖水治理的周期计划是三年,通过三年的治理,在保持湖水干净的同时,打造生态系统的健康循环。
华山历史文化湿地公园全景图
如今的华山历史文化湿地公园宛如仙境,成为济南第四大名胜,充分展现了“山、泉、湖、河、城”济南特有的城市风貌。据了解,华山历史文化湿地公园全年接待游客将近400万,平均每天接待游客1.1万,而在大型节假日接待游客达五六万人。
从“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温润柔美的济南,到如今勇立潮头锐意创新的济南,大河之畔,城市磅礴的脉动与国家、与时代共振,共同嘹亮新时代的黄河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