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黄河情】对话河长刘志勇:坚持绿色发展 打造高质量精品产业

发布时间:2020-10-04 14:35:0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李培刚 | 责任编辑:李培刚



编者按:“黄河百害,惟富一套”,巴彦淖尔因黄河而生,因黄河而富,因黄河而美,被誉为“塞上江南”、“中国的米粮仓”,黄河水在这里灌溉着1100万亩的河套平原。近日,《对话黄河河长》栏目专访巴彦淖尔副市长、黄河巴彦淖尔段河长刘志勇。刘志勇介绍,巴彦淖尔打造的“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效益突显。获得2018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排行榜第二位,获得2019中国农业最具影响力品牌、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等十项大奖。

中国网记者:如今正值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实施一周年。您作为黄河河长,是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有哪些成效和工作亮点?

刘志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召开后,巴彦淖尔市第一时间召开会议学习传达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并就贯彻落实讲话精神进行了安排部署。制定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先期工作分工方案》和《关于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筹划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扎实做细各项前期工作,更好引领地区绿色高质量发展;紧扣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主题,策划上报了5大类23项、总投资6254亿元的项目盘子,促进地区高质量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河套灌区要发展现代农业,把农产品质量提上去,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的重要指示精神,制定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套灌区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产品质量重要指示精神的实施意见》和整合涉农涉牧资金、土地流转、高标准农田建设3个配套实施办法,指导和推动现代农牧业发展;以“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树立“亩均效益论英雄”理念,实施沿黄生态“大保护”、生产能力“大强化”等“七大行动”,加快建设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服务输出基地,提高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目前,巴彦淖尔市正在积极筹备召开黄河流域河套平原、汾渭平原生态保护和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交流协作会,努力形成一批高质量合作成果。

刘志勇视察乌梁素海治理情况

一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巴彦淖尔市各项工作成效显著,亮点纷呈。“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效益突显。获得2018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排行榜第二位,获得2019中国农业最具影响力品牌、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等十项大奖。授权的12家企业53款产品实现溢价25%以上,带动全市农畜产品整体溢价10%,既极大地激发了全市农牧民和各类经营主体紧跟品牌战略、生产高品质农畜产品的积极性,又倒逼传统农牧业转型升级。农牧业区域布局和生产结构不断优化,初步建成粮油、肉乳绒、果蔬、蒙中药材、饲草、生物质能六大优势特色产业,成功承办了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场会、全国农商互联产销对接会等重大活动,巴彦淖尔农业在全国的影响力显著提高。现代农业基础建设不断提升,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盐碱地改良工程,加大渠、沟、路、林、田配套建设力度,推广喷灌滴灌、水肥一体化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耕地质量不断提高。建成国家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00万亩,5万亩盐碱地改良产业园成为全国样板区,河套地区已被中国气象局认证为“黄金农业种植带”。

中国网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全局,明确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巴彦淖尔在生态保护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您认为现在的黄河生态环境对比之前有了哪些变化?

刘志勇: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巴彦淖尔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发展理念,坚持系统思维,统筹推进全要素、全流域、全地域综合治理,全力抓好乌梁素全海流域生态修复和绿色高质量发展。

在流域上游乌兰布和沙漠,高标准编制了《乌兰布和沙漠综合治理总体规划》,以中国-以色列(巴彦淖尔)沙漠综合治理示范区和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为载体,大力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自然保护区建设等国家重点工程,积极探索防沙治沙与发展沙草产业、蒙中药材等绿色产业相结合的可持续治理模式,沙区生态环境全面好转,林草植被恢复迅速,沙化土地类型由原来的流动沙地转变为半固定沙地或固定沙地,有效减少了泥沙流入黄河,阻止了沙漠侵蚀河套平原。

在城镇和工业园区,为彻底斩断点源污染,制定了《巴彦淖尔市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污水管网专项规划》《巴彦淖尔市污水管网建设方案》,自加压力、多方筹资,积极推进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厂和污水管网建设。充分挖掘中水回用潜力,尽最大可能将中水用于工业用水、园林绿化、景观用水、城市杂用水,其余部分进入人工湿地净化后通过各级排干沟再进入乌梁素海。

在河套灌区,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程,整合各类奖补资金9.5亿元,全面开展控肥、控药、控水、控膜四大行动,引导企业和农民绿色生产,农药化肥使用量连续实现负增长,残膜当季回收率达到80%以上,亩均节水50立方米左右。2019年8月,国家农业农村部在巴彦淖尔市举办了全国北方农业绿色生产暨农药减量增效现场观摩会,推广巴彦淖尔市农业“四控”行动方面的经验做法。同时,大力实施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坚持全市统筹、打破行政区域,引进大型企业,集中处理畜禽粪污、垃圾污水、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改善农村牧区人居环境。巴彦淖尔被国务院列入2019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方名单,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受到国务院表扬激励。

中国网记者:中共中央政治局近日召开会议,审议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会议指出,要采取有效举措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建设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优化城市发展格局,推进乡村振兴。结合您的工作和会议精神,当地都发展了哪些特色产业?特色产业对当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是如何提高老百姓的获得感的?

刘志勇:在产业发展上,巴彦淖尔市突出比较优势和地域特色,大力发展粮油、肉乳绒、果蔬、蒙中药材、饲草、生物质能等六大优势特色产业,调整优化粮经饲比例,培育引进、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建设了中美金伯利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中以防沙治沙生态产业园、中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示范园、中奥番茄产业园、“天赋河套”中韩智慧农业示范园等5个中外合作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示范引领全市现代农业发展。比如,中美友谊金伯利农庄通过“五新”(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培育新农民、拓展新模式、实现新目标)示范引领,构建起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三个体系”,成功打造成集育苗、种植、加工、销售、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化农场示范基地。2019年,金伯利农场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000余人,被流转土地的186户农户实现全就业,农户户均收入5.2万元,收入增长2倍以上(土地流转前,户均收入1.5万元)。农民在土地流转后,既可以在农场工作(用工300人,提升人均收入2.4万元),也可以成为合伙人,成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产业体系的重要一环,实现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刘志勇调研乌梁素海综合治理生态补水情况

中国网记者:在巴彦淖尔市,黄河水资源利用情况如何?是如何发展节水产业的?

刘志勇:黄河流经巴彦淖尔345公里,年引黄水量约为45亿立方米,是巴彦淖尔地表水、地下水资源补给的主要来源。近年来,巴彦淖尔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多措并举全力推进节水工作。在农业节水方面,加快河套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灌区改造,加大田间节水设施建设力度,开展农业用水精细化管理,积极推广水肥一体化、滴灌、喷灌等技术,优化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现代高效节水农业。在工业节水方面,积极推进工业节水改造,重点对高用水行业、重污染行业、高耗能行业进行节水改造;推广工业水循环利用,提升园区污水处理和再生利用率,推进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工业园区建设。在城镇节水方面,全面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城镇供水管网改造,降低供水管网漏损;加大再生水回用力度,不断完善再生水利用设施,提高再生水利用水平。

中国网记者:结合当地实际工作情况,黄河生态治理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还面临什么挑战和困难?您有哪些建议?

刘志勇:虽然巴彦淖尔在推进黄河生态治理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现实困难需要上级帮助和支持。为更好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套灌区要发展现代农业,把农产品治理提上去”的重要指示,我认为上级单位应出台专门文件、设立专项基金,支持河套灌区发展现代农业。另外也应将巴彦淖尔谋划推进的重大项目纳入国家和自治区相关发展规划中,统筹规划,统筹发展。(记者李培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