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走进黄河媒体调研行:美丽沙河畔 城市“会客厅”

发布时间:2021-02-08 10:17:36 | 来源:河南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李培刚

七星岛鸟瞰

黑天鹅优哉游哉焦作市水利局供图

春已悄至,乍暖还寒,站在焦作迎宾路大沙河桥上望去,河面上一群群白鹭、夜鹭、池鹭,或闲庭信步,或水中觅食,河水蜿蜒而去。

春去春来,大沙河生态治理项目已经走过了3个多年头,穿城而过的焦作“母亲河”由昔日的洪涝河、臭水沟蝶变成“生态河”“幸福河”,给城市增添了水韵和灵性,成了城市“会客厅”、人民群众休闲健身的“打卡地”。

大沙河的华丽蝶变,是焦作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具体举措和生动实践。

实施大沙河生态治理打造河湖治理新样板

2月6日,行走在焦作大沙河两岸,目之所及碧波荡漾、河清水秀,令人心旷神怡。

然而,当游客游览至大沙河畔一段留住乡愁的特殊景观——“沙河记忆”老河道时才会知道,历史上的大沙河并非如此。

大沙河是海河流域卫河的一条支流,发源于山西省陵川县夺火镇,自焦作西北部出山,穿城区,过修武,走获嘉,在新乡市汇入共产主义渠,河道全长115.5公里,其中焦作境内长74公里。一直以来,大沙河都是焦作的泄洪河道。每当山洪暴发,冲带沙石,故而得名大沙河。

焦作市水利局水系办主任杜长胜介绍,近年来,大沙河由于来水偏少,非汛期时主要承泄焦作市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主槽淤积严重,排洪能力下降,成为一条一二十米宽的臭水沟,成了城市发展的“硬伤”。

2017年,焦作市全面推行河长制改革,新一届市委领导从全面落实河长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构建防洪减灾体系,建设“精致城市、品质焦作”的战略高度出发,提出了全面实施大沙河生态治理,打造河湖治理样板,推动城市转型发展的战略构想。

大沙河生态治理项目全长35公里,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防洪治理、生态引水、岸线整治、植树绿化等。

经过3年多努力,大沙河生态治理工程已完成投资32亿元,新增绿地、水面各5000亩,大沙河城区段七星园、体育公园、文体广场、银杏长廊等节点公园已对外开放,游人如织,成了“精致城市、品质焦作”的一张亮丽名片。

扭住河长制“牛鼻子”成为城市转型发展新引擎

“快看,白鹭飞起来了!”夕阳下,在焦作大沙河岸边,当地摄影爱好者刘国斌和几位好友快速地按下快门,记录下白鹭最美的姿态。

如今,大沙河水面上天鹅飞舞、白鹭翩飞、赤麻鸭成群结队,逐渐成了市民习以为常的景象。

据焦作市林业保护站观测,大沙河附近的花草树木有近百种,活动鸟类多达70余种,有白鹭、苍鹭、赤麻鸭、红嘴鸥等。

大沙河生态环境改善后,还迎来了白天鹅。去年2月,有3批近200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天鹅飞临焦作“母亲河”,停留时间一周多,成为大沙河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过去3年间,焦作牢牢扭住河长制这个“牛鼻子”,把推进大沙河生态治理作为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市级河长亲自抓,县级河长分片包,基层河长日常管,使昔日老百姓提起就摇头的“臭水沟”,蝶变成环境优美、水体优良、绿树成荫的“生态河”“幸福河”。

焦作市水利局局长付希强细数大沙河带来的一连串“生态福利”和城市发展的“经济红利”:

大沙河水质由劣五类提升为三类水;防洪标准由不足十年一遇提升至五十年一遇;下游农田灌溉有了更大保障……极大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提升了城市品位,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提高了城市价值。

大沙河城区核心段逐渐成为汇聚城市人气、迎接八方来宾的城市“会客厅”。前来大沙河观光旅游的市民络绎不绝,市民在家门口就能领略城市旅游新领地的风光,人民群众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通过大沙河生态治理逐步推进,依托大沙河带动城市发展的态势已经形成,城市品位显著提升,带动了两岸开发建设,建业、恒大、碧桂园、绿地集团纷纷在大沙河河畔选址开发,大沙河河两畔必将成为城市转型高质量发展的新平台。

“我们将以城市‘会客厅’的理念打造滨河景观带;以‘自然修复’的理念打造生态涵养区;以‘主题文化’的理念提升文化品位;以‘生物多样性’的理念丰富生态群落;以‘公园城市’的理念打造发展高地;以‘工匠精神’的理念打造精品公园。”付希强信心满满地说。(记者陈学桦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成安林)

“黄河蹲点”媒体调研行栏目稿子 一粒种子扮靓世界“餐桌”
每到春天四月,位于黄河岸边的济源市王屋镇柏木洼村,总是被铺天盖地金黄色的菜花所覆盖,吸引着全国各地的赏花客。每当这时,该村党支部书记张树杰总是一天到晚要很多遍地为游客们重复着一句话:“这金黄色的菜花确实不是油菜花,这是白菜花。”
走进黄河媒体调研行:美丽沙河畔 城市“会客厅”
春已悄至,乍暖还寒,站在焦作迎宾路大沙河桥上望去,河面上一群群白鹭、夜鹭、池鹭,或闲庭信步,或水中觅食,河水蜿蜒而去。
专家建言黄河治理:增量水源从“根部”为其解“渴”
针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甘肃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王福生7日建议,在黄河黑山峡河段开发工作中,通过实施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特别是河西走廊线路,可以为黄河中下游补水,保障生态和生产生活用水,缓解地上“悬河”。
相关部委
水利部 黄委会 文化和旅游部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发改委 国家林草局 国家文物局
流域省区
山东 河南 陕西 山西 内蒙古 宁夏 甘肃 四川 青海
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中华文化遗产研究院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