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地“联”弹 古老黄河谱新曲
发布时间:2021-02-23 14:12:00 | 来源:人民资讯 | 作者: | 责任编辑:李培刚青海三江源,黄河源头。扎陵湖、鄂陵湖水体面积分别增大74.6和117.4平方公里,三江源黄河园区再现“千湖美景”;
河南三门峡,黄河进入中原的第一站。百里黄河生态廊道将湿地公园和主题公园串珠成链,成为当地百姓散步赏景休闲的幸福大道;
山东东营,黄河入海口。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区内鸟类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每年观测到的迁徙、越冬、繁殖的鸟类达600万只;
……
自2019年9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沿黄9省区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黄河水流淌过的地方,环境越来越美,百姓生活越来越好。母亲河畔,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故事越讲越多。
在今年的地方两会上,沿黄9省区都将“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未来重点工作之一,并写入当地《政府工作报告》。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如何围绕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也是9省区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
因地施策,护好母亲河绿色“容颜”
“拍着了!”
2020年3月18日,四川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科科长索郎夺尔基在花湖拍到“鸟类国宝”、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在四川,这个鸟也是第一次被拍到野外的图片和视频。”说到这儿,索郎夺尔基颇有自豪之意。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在若尔盖飞翔。索郎夺尔基摄
若尔盖,地处成都平原与青藏高原之间的“大地阶梯”,九曲黄河在这里画出第一“弯”,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其成为重要的候鸟越冬地和停歇地。近年来,若尔盖加大对生态及动植物保护力度,湿地面积的逐步扩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水禽和鸟类在此安家、繁衍。据不完全统计,若尔盖县目前共有鸟类15目34科162种,占四川省鸟类种类的26%,全国鸟类种类的12.2%。
若尔盖生态环境提升的故事,是沿黄省份倾力保护黄河生态的缩影。今年的地方两会上,各省区根据当地河段所面临的不同问题,积极因地制宜探索解决方案。
“保护好中华水塔,实施黄河青海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抓好木里矿区和祁连山南麓青海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承担着“源头责任”的青海,将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放在2021年着力部署的八方面工作之首。青海省人大代表贾栋结合西宁实际,希望进一步加大黄河支流湟水流域沟渠治理投入,将湟水流域综合治理和沿河景观改造提升结合起来。
位于黄河入海口的山东将“加快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开工黄河三角洲、东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等390个重大项目,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打造黄河下游生态廊道、科创大走廊和现代产业合作带”列入2021年的重点工作计划。谈及如何打造黄河下游生态廊道,山东省政协委员、中国铁建华中区域总部党委书记、总经理张挺军建议,打造黄河下游生态廊道需要串点成线,加快构建黄河沿岸生态环境网格化监管机制,建立多方协同工作格局,严肃查处各类违反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全力保护黄河山东段生态环境。
“大保护、大治理不能仅仅把眼光放在河流本身的治理上,更应该关注沿黄地区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变化与黄河的良性互动关系。”河南省政协常委、黄河水利委员会信息中心副主任寇怀忠说,国家已明确提出了要建设“智慧黄河",给黄河装上“智慧大脑”,“下一步我们将利用5G、物联网、卫星遥感、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大力推进智慧黄河建设。”
添“绿”生“金”,沿黄9省主动谋变促发展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形态,高质量是绿色发展的内在属性。以“绿”为底,点水生“金”,从“十三五”到“十四五”,沿黄9省区在生态保护中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坚定不移。
被誉为“中华水塔”的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水能资源丰富,是全国13大水电基地之一。2020年7月,世界首条清洁能源外送特高压通道启动送电,青海清洁能源乘坐“高速专线”抵达河南。这条通道替代原煤18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960万吨,对我国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意义重大。
负责建设过黄河上游9座大中型水电站的青海省政协委员谢小平说:“作为黄河人,我们的使命就是把青海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通过立足于科技创新来引领技术的发展方向。”
黄河流经宁夏中卫市。人民网梁宏鑫摄
实现绿色发展,需做好生态转化文章,把当地的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甘肃省政协委员、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石培基建议,因地制宜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着力打造生态和经济良性互动的绿色发展方式。把生态建设与巩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富民、绿色崛起等相结合,打造生态富民产业、生态宜居城镇、生态美丽乡村,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宁夏人大代表、宁夏钢铁集团董事长曹广江认为,以绿色发展理念统领企业发展,拥抱绿水青山,共创绿色发展空间,企业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2020年12月,黄河壶口瀑布现流凌冰挂景观。山西省吉县气象局供图。
作为山西省能源重化工基地的临汾,因煤而兴,又受煤所困。近些年,临汾市通过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加快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以及绿色革命,重塑临汾产业发展竞争优势。截至2020年底,临汾市以无煤柱开采、矸石返井和充填开采等不同绿色开采技术应用为核心,以绿色开采试点建设为抓手,打开了煤矿绿色能源新局面。同时,临汾充分发挥黄河壶口瀑布和乾坤湾两个核心景区的优势,全力抓好黄河、太行文化品牌打造。2021年山西两会上,山西省人大代表、临汾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李艾珍介绍称,“全力推进壶口瀑布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力争今年成功通过国家文化和旅游部验收,打造黄河板块游客人数最多、停留时间最长、经济效益最好的龙头景区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主动谋变”,是沿黄9省区的共识,也是各地政府、企业的实践。近年来,诸多传统产业逐步向现代产业转型升级。黄河两岸,创新驱动、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将越走越宽。
“醇酒”换装,古老黄河文化有潮范
“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几十几道湾上,几十几只船?几十几只船上,几十几根竿?几十几个艄公来把船来搬?”
用内蒙古传统音乐漫瀚调唱出的《天下黄河》,低音浑厚、中音明亮、高音尖锐。一曲唱罢,68岁的奇附林老人在徒弟的帮助下与直播间的粉丝互动。仅仅半年,他粉丝就达到了15万人。
“前人流传下来的漫瀚调有曲无词,所以在传承上歌词成了难点。”岳文祥是奇附林的大弟子,也是鄂尔多斯漫瀚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说,漫瀚调以前在山坡上唱、在黄河拉船时唱,现在编了新曲,有了新词,传承得更广了。
浩浩黄河水,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哺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在漫长岁月里,漫瀚调、豫剧、晋剧、川剧、秦腔、山东梆子等丰富的戏曲资源出现在黄河流域,成为璀璨黄河文化的重要载体。“黄河流域丰富的戏曲资源对于弘扬黄河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具有重要意义。”在陕西两会会场,陕西省政协委员、渭南市文旅局局长常伟建议,汇集黄河流域9省区文化旅游文物单位、科研所、非遗传承人、行业协会、文创机构及非遗企业等,建设黄河流域戏曲非遗文化生态保护区,为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戏曲文化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在河南两会现场,河南省政协委员曹永彬随身携带的一本日历引起大家的关注。手掌大小的日历展开后,满目尽是黄河流域文明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文物:英姿飒爽的妇好,郑州大河村遗址的彩陶双连壶,白居易、李商隐等等。拿起手机扫描二维码,还能在动画中穿梭时空,感知厚重而绚烂的黄河文化魅力。
曹永彬现场展示印有黄河流域文明发展史的微缩日历。大河报张丛博摄
“在大数据快速发展的时代,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只有用新思维、新玩法,才能上新台阶。”曹永彬建议,重视黄河文化资源的数字化挖掘整理,建设黄河文化数据库,该数据库应该包括文物资源、非遗文化、古都文化、红色文化等,真正为黄河文化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在潮流不断更迭的新时代,如何让古老的黄河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宁夏政协委员周庆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希望在宁夏全域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以国家文化公园为载体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宁夏的黄河文化、农耕文化、水利文化,更好地彰显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
奔腾不息的黄河,千百年来哺育了亿万华夏儿女。回望“十三五”,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效初显,黄河流域森林覆盖率显著提高,绿色植被逐步恢复,黄河泥沙有所减少。展望“十四五”,保护和发展好母亲河仍是沿黄9省区的共同目标。添“绿”增“金”谋发展,协同共进谱新篇。沿黄9省区携手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让黄河荡清波,河畔满乐事。(徐明玥陈立庚朱虹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