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齐河: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1-04-30 14:36:51 | 来源:新华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李培刚齐河县是德州市唯一的沿黄县,黄河流经县域内马集、赵官、胡官、焦庙、祝阿5个乡镇、52个村,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责任务。
近年来,齐河县全面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深化党建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魂、有序、有力、有效。
坚持政治铸魂,把党的领导贯穿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过程。
加强组织领导,做好系统谋划。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国黄河流域县市区中率先启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围绕18项重大课题系统调查研究,谋划发展路径。
强化政治引领,筑牢思想根基。牢牢把握政治建设统领作用,制定《关于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实施意见》,切实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党员队伍的凝聚力。举办“齐河大讲堂”,每月开展1期,邀请专家学者围绕乡村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中央重大决策和战略进行专题解读。创设实体化运行的“巡回党校”,开展“四史教育”、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内容专题培训,把上级精神送到基层党员家门口。
突出党建赋能,打造红色品牌。打造以担当为主题的齐河党员教育体验基地,分批分次组织河务、水利、环保、农业等领域干部进馆接受党性教育。推进“黄河水利基层党建示范带”建设,印发《“以党建品牌引领高质量发展”活动的实施方案》,开展“一单位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创建活动,打造了县河务局“党建耀红心奋进幸福河”、县水利局“水清河晏党旗红”等党建品牌。
坚持干部铸体,建强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干部队伍。
突出培养锻炼,激发队伍活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系统谋划,出台《齐河县关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有意识、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培养选拔党务、水利、农业等各领域优秀干部。大力选拔培养年轻干部,采取竞争性方式面向全县选拔30名副科级干部和20名后备干部,副科级干部全部充实到乡镇(街道)任职,后备干部根据专长安排到生态环保、经济建设等一线锻炼。
开展精准培训,提升专业能力。实施“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工程”,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的培训思路,围绕事业需求、岗位需要,注重举办小班化、精准化专题培训,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近年来,先后异地举办生态保护、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等专题培训班20余期,培训干部1000余人次。
加强关心关爱、激励担当作为。完善担当作为激励机制,出台《关于进一步关心关爱基层干部的若干意见》,从4个方面推出22条暖心举措,持续为基层减负、为干部鼓劲。在政治上激励,乡镇(街道)班子成员年度考核优秀等次比例可提高到25%。在工作上支持,减轻基层工作负担,取消没有法律政策依据、权责不对等的“责任状”,未经允许县直部门不得对乡镇(街道)单独进行考核。在环境上改善,通过通勤班车等方式保障基层干部特别是沿黄乡镇干部交通出行。
坚持组织铸基,筑牢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积极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实施百村示范、百村整治“双百”工程,对软弱涣散党组织实施县级领导挂整、县直部门联整、乡镇领导包整、第一书记驻整多方联动整治模式,80个软弱涣散村实现转化升级,其中沿黄村3个。
选优配强农村党组织带头人。推行农村党组织书记规范化管理,建立起一套选拔任用、履行职责、激励保障、教育培训、监督考核的管理体系。实施农村带头人队伍优化提升工程,分两批公开遴选62名县乡干部到村担任支部书记,破解部分村庄“无人可选”难题。
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量工程,全面推行土地流转、黄河资源开发、合作组织增收等10种增收模式,抓实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积极发展蔬菜、畜牧、水产等特色产业,发布“黄河味道·齐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子品牌达到25个,52个沿黄村集体收入平均达到30.4万元。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行党员“量化积分、五星管理”,以党支部为单位,每半年对党员进行一次考核打分,同时组织党员民主评议,计算党员积分,评定党员星级,激发广大党员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坚持人才铸力,夯实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强大人才支撑。
完善体制机制,让人才“引得进”。构建积极开放的人才引进机制,出台《关于实施“英才兴齐计划”加快集聚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人口流入扩大县域人口规模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以开放的理念吸纳人才。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成立黄河河务领域创新工作室,集结包括高级工程师、工程师等在内的20名优秀专业技术人才,针对当前治黄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技术攻关,获得黄委科技“进步奖”1项,黄委“三新”11项。健全乡村人才培育机制,启动百名反哺家乡赤子、百名乡村工匠、百名青年网红、百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百名美丽大嫂“五个一百”工程,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
主动搭建平台,让人才“用得好”。搭建产业平台,做大做强黄河国际生态城,发挥毗邻黄河的生态优势,聚焦文化旅游、医养健康两大产业集中发力,全力打造绿色产业、新兴产业聚集区。搭建活动平台,精心组织“专家人才齐河行”、“智汇齐河”创新创业大赛、“科技赋智、文创赋能”专家服务行动暨2020“齐河杯”在地创新设计大赛等活动,搭建人才交流沟通、施展才华的舞台。搭建技术平台,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与中科院、山东大学等40多所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其中,与山东师范大学联合建立山东藜麦产业研究中心,在黄河流域探索开展藜麦种植,完成规模化种植4500亩。
持续优化环境,让人才“留得住”。做优贴心服务,建立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员制度,深入了解人才及企业实际需求,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做优生活服务,新建人才公寓15万平米,与山大齐鲁医院合作建立医疗联合体,引入山大附中、山师附属学校等优质教育资源,解决人才在医疗服务、子女入学等方面的后顾之忧。做优精细化服务,设立高层次人才服务专窗,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曹志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