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青藏门户”海东市:十年夯基垒台,积厚成势

发布时间:2022-04-13 11:31:56 | 来源:中国新闻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李培刚

图为海东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华杰在新闻发布会上发言。李隽摄

中新网西宁4月12日电 (李隽)“海东十年夯基垒台,积厚成势,综合实力不断攀升、发展基础持续巩固、绿色发展底蕴厚实、城乡建设突飞猛进、民生福祉显著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改革开放全面深化。”青海省海东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华杰12日表示。

当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青海这十年”海东专场新闻发布会。王华杰从九个方面,阐述党的十八大以来,海东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的发展成果。

海东市素有“青藏门户”之称,地处黄河上游河湟地区。费孝通先生认为河湟地区是“中原同青藏高原的流通孔道”,此间历来民族杂居,文化多元。

十年来,海东市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与兰州市、西宁市建立跨界突发环境事件及污染纠纷应对处置机制。建立健全“河湖长制”“林草长制”,深入推进“绿屏障、绿河谷、绿城区”建设,颁布实施该省首部全民义务植树条例,让绿色成为海东最靓丽底色。

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李隽摄

海东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逐年扩大,投资结构明显优化,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十年累计完成投资4377.6亿元,年均增长19.3%。同时,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优化种植业结构,推进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和“黄河彩篮”蔬菜生产示范基地,探索构建农业信息化、标准化体系,形成市、县、乡三级科技推广网络。

十年间,海东市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启动推进海东工业园区建设,金属冶炼、建筑材料、水力发电、农副加工四大传统产业逐步转型升级,新能源新材料、信息产业、装备制造、食品医药四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高位启动了青海零碳产业园建设,打造能源系统、生产过程、基础设施和碳排放管理四个零碳示范。

该市加快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推进文旅融合、全域旅游,旅游产业全面升级。健全商贸物流、农产品物流、跨境电商物流、综合物流集散为主的商贸流通服务体系,建成青藏高原首个内陆保税口岸和海关特殊监管场所—曹家堡保税物流中心。

海东市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2013年成功撤地设市,青海副中心城市形态初步成型。统筹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承载和集聚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城乡居住条件不断提升。十年来,始终坚持各项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保持在80%以上。取得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全市4.84万户17.57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634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六县区全部摘帽。

十年来,海东率先在全省公布政府权力清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切实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建成该省首家市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建立全省首个院士工作站,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外向型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

“我们扎实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实现市县乡全覆盖。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海东市移风易俗促进条例》和《海东市河湟文化保护条例》,引领社会建设和文化发展新风尚。”王华杰说。(完)

气温偏高致三江源多地气象干旱 黄河源头重度干旱
记者12日从青海省气候中心获悉,受前期气温偏高影响,导致青海湖流域大部、三江源部分地区出现轻到重度气象干旱,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八成以上。
“青藏门户”海东市:十年夯基垒台,积厚成势
青海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青海这十年”海东专场新闻发布会。王华杰从九个方面,阐述党的十八大以来,海东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的发展成果。
黄河上游“河湟间”“植绿”十年森林覆盖率增至36%
12日,记者从青海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青海这十年”海东市专场新闻发布会获悉,海东市大力实施“生态海东”战略,深入推进“绿屏障、绿河谷、绿城区”建设,森林覆盖率由2012年的28%提升至2021年的36%,建成区乐都和平安两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37%。
相关部委
水利部 黄委会 文化和旅游部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发改委 国家林草局 国家文物局
流域省区
山东 河南 陕西 山西 内蒙古 宁夏 甘肃 四川 青海
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中华文化遗产研究院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