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泉水叮咚到云奔潮涌,济南如何写好黄河文章?
发布时间:2022-05-12 11:07:23 | 来源:大众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李培刚黄河万古流!济南市是黄河流经的最后一个省会城市。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密集建成通车,尤其是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的获批设立,产业和人才打破“不过黄河北”的魔咒,历经170余年,黄河由“城边河”变为“城中河”,济南由“大明湖时代”朝“黄河时代”加速迈进。刚刚闭幕的济南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市两会,掀开了“黄河时代”的新篇章。
桥隧高铁密集建成通车
“济泺路黄河隧道通车后,我们开车不用再走泺口浮桥,一方面可以省一些过桥费,又不会因为凌汛、洪水而临时改道建邦大桥或者黄河大桥,现在打车去黄河北的乘客也越来越多了。”对于万里黄河第一隧济泺路隧道的通车,省城出租车驾驶员姜洪国非常有感触。
从2018年开始,黄河济南段的齐河黄河大桥、青兰高速黄河大桥、长清黄河大桥、石济客专公铁两用桥、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济南黄河凤凰大桥陆续通车。
拥河发展,交通先行。聚力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今年济南将加快5条续建和3条新建跨黄桥隧的建设。记者从济南市城乡交通运输局获悉,5条续建依次为济南黄河齐鲁大桥、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北延、济郑高铁桥、绕城高速大西环桥、泰聊公铁两用桥。3条新建为济南黄河公路大桥复线、黄岗路穿黄隧道、航天大道穿黄隧道。
济南市城乡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杨峰表示,目前济南现有过黄通道15处,“十四五”期内济南将形成26处过黄河通道的布局,主城区过黄通道间距缩短到平均3公里,在所有黄河沿线城市位居首位,将为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交通保障。
跨过黄河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为了延伸经济腹地,济南还加快构建“米”字形高铁网,尤其是补齐西南方向郑州和东北方向滨州的“射线”,其中济郑高铁计划明年建成通车,济滨高铁计划今年开建。在此基础上,济南还将与沿黄城市携手推进济南经郑州至西安、兰州、西宁的东西向“一”字形大通道建设。
产业和人才“落地开花”
产业和人才是支撑区域未来发展的最重要引擎。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产业规模均达到4000亿级,精品钢与先进材料、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均达到2000亿级,人才总量突破200万,这为济南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和人才基础。
“无论是统一大市场建设还是双循环打造,黄河流域都是国家要重点抓的地方。济南要做的就是支撑起整个黄河流域,甚至包括整个华北、北方地区的科技内循环,要把齐鲁科创大走廊和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以及起步区这三个点结合起来。”黄河国家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山东大学余东华教授分析。
作为济南引进的15家“中科系”院所之一,济南中科核技术研究院先后获批国家原子能机构核技术(核探测与核成像)研究中心(济南实验室)、济南市核技术应用重点实验室等一批国家级和省部级研发平台。
研究院科研部主管刘坤良是东南大学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受研究院良好的科研生态和高端医疗影像设备平台的吸引,他放弃了苏州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毅然回到家乡。“这边团队建设非常合理,十分重视对青年人才的支持和培养。同时,张弛有度的工作氛围和较好的待遇也都很适合我们年轻人发展。”刘坤良说。
“人才转移的背后有两个诉求,一是这个地方能够实现自身价值,二是薪资待遇等方面能够吸引他。就这两方面来说,济南做得也不错,但给人的印象是力度不够大,济南要在提供发展平台、营造成长环境方面继续下功夫。”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原所长牛凤瑞说。
起步区放大溢出效应
直管区地区生产总值增幅位列全市第四,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位列全市第一,签约引进总投资达3018.5亿元的116个高端优质项目……作为黄河国家战略中唯一实体性新区,到今年4月25日,济南起步区获批已满一年。一年来,起步区从开局起步向全面起势加速迈进。
起步区管委会主任助理、党群工作部部长张勇介绍,作为全市乃至全省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引领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承载地,起步区已经具备成形起势的基础和条件。
不过,起步区前有浦东、雄安这样的标兵,后面也有追兵。记者梳理,不少沿黄省份和城市都在积极谋划带有黄河元素的新区,意在争取更多资源,在未来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支持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实施方案》,提出了“到2025年先行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的目标。
济南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汇全省之智、举全市之力加快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2022年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中起步区与周边区县的协同发展方面被多次提及:推动起步区与高新区联动发展,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推进济阳、商河与起步区对接融合,加速人口和产业集聚……
“高新区和起步区形成协同,引导企业在扩大生产、专业性功能性公司开立等方面在起步区布局,也不失为一件好事。济阳和商河对接起步区,则表明一种态度。它们不是竞争关系,在协同配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可以形成合力,要发挥好起步区的溢出效应。”山东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董彦岭认为。
打造独特的黄河文化IP
极目黄河,水阔天高。站在鹊山顶往西南望去,高近50米的鹊华楼矗立在黄河南岸,向东北望去,鹊山水库、百年铁路大桥、济南黄河大桥尽收眼底,东南方向则是“齐烟九点”之首华山。自然生态与人文景观在此交会,代表中华山水园林典范的新时代“鹊华秋色图”徐徐展开。
济南地处黄河生态走廊与京沪经济动脉、黄河文化纽带与“山水圣人”中华文化枢轴交汇点位置,具备引领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突出优势,在遗产遗址保护、黄河文化时代价值挖掘等方面仍有很大的潜力。
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在去年印发了《济南市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平阴作为黄河流经济南的第一站,沿黄河建设了国家级黄河湿地公园,打造“女神一号”旅游公路。起步区建设了黄河北生态走廊示范段,章丘区保护开发龙山文化博物馆、七星台齐长城等历史遗址和朱家峪等历史文化名村。
济南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深入挖掘阐发黄河文化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系统保护黄河文化遗址,让黄河文化在新时代熠熠生辉。2022年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提出了打造济南黄河文化IP的目标。
山东大学文化和旅游研究中心主任王晨光认为,黄河国家战略的实施和起步区的设立,使黄河变成了内河,这为济南开发黄河文化提供了很好的空间。“黄河上游的青海、甘肃等省份,河流污染少,自然和人文风貌本来就不错。济南不能照搬他们的模式,应该从打造文化生态复合体的角度,重新赋予黄河文化新的内涵。”王晨光建议。(申红刘飞跃胡沥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