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解读《黄河文物保护利用规划》,如何更好让黄河文物“活”起来

发布时间:2022-07-20 10:43:10 | 来源:新华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李培刚

近日,国家文物局等多部门联合印发《黄河文物保护利用规划》,从“加强黄河文物资源调查”“实施黄河文物系统保护”“创新黄河文物展示利用”等角度,全面挖掘黄河文物价值。




黄河历史悠久、流域绵长,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文明的摇篮,留下了灿烂的文化遗产。

这些文化遗产穿越时光,为黄河流域增添了丰厚的文化底色。国家文物局有关负责人就相关情况答记者问时称,编制出台该文件旨在推动中央重要决策部署落实落地,提升黄河流域文物保护利用水平。

那么,如何更好地让黄河文物“活”起来,提升黄河流域文物保护利用水平?规划从多角度对推进黄河文物活化利用进行了部署。

规划分为八个章节,包括规划背景、总体思路、加强黄河文物资源调查、推进黄河文物全面研究、实施黄河文物系统保护、创新黄河文物展示利用、推动黄河文化走出去、组织实施保障。

其中,在创新黄河文物展示利用方面,规划着重强调了四点:一是构建黄河文物展示体系,形成重要展示节点、展示片区和展示带,构建黄河文化专题线路,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二是创新黄河文物展示利用途径,提升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展示水平,实施石窟寺展示陈列提质工程,创建黄河文化遗产主题的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三是提升黄河博物馆展陈水平。鼓励利用文物建筑建设专题性黄河文化博物馆,推出一批聚焦黄河文化核心价值和突出特征的专题展览,充分发挥“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作用,促进以黄河文化为主题的联展、换展、巡展等活动,促进共同发展。四是加强黄河文物新媒体传播。依托“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打造线上黄河文化体验与呈现系统。利用电脑、智能手机等终端载体,构建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黄河文物数字展示场景。

根据规划,我国将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基础上,以黄河沿线文物保护单位为重点,以古遗址、古墓葬、石窟寺、古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为主体,适当兼顾黄河故道地区,全面开展黄河文物资源专项调查,厘清黄河文物的数量、类型、分布、特征及保护利用状况。(文字:徐可海报:刘晓磊)

河湟谷地:山川草木葳蕤 河岸绿映清波
黄河滔滔,裹挟泥沙奔涌向东;湟水迢迢,孕育两岸肥沃土地。在青海东部,有一片黄河和湟水河相拥流经的故土,称之为河湟谷地,这里也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前沿阵地。
解读《黄河文物保护利用规划》,如何更好让黄河文物“活”起来
近日,国家文物局等多部门联合印发《黄河文物保护利用规划》,从“加强黄河文物资源调查”“实施黄河文物系统保护”“创新黄河文物展示利用”等角度,全面挖掘黄河文物价值。
乌兰布和示范区:风吹麦浪羊肥苗壮 绿富同兴效益共赢
每天一大早,阿拉善盟乌兰布和示范区巴音木仁苏木上滩嘎查的农户丁建华就早早来到了麦地里,查看今年麦子的长势。以前,丁建华每年只种个1到2亩地,能够满足一家人的口粮。
相关部委
水利部 黄委会 文化和旅游部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发改委 国家林草局 国家文物局
流域省区
山东 河南 陕西 山西 内蒙古 宁夏 甘肃 四川 青海
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中华文化遗产研究院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