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岸边 玫瑰盛开!蜿蜒万里黄河流经济南第一站
发布时间:2020-07-06 14:08:12编者按: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黄河流经我市平阴县、长清区、槐荫区、天桥区、历城区、章丘区、济阳区7个区县。如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为沿线地区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
为深入宣传、系统展示我市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进展成效和特色亮点,即日起,济南日报联合济南黄河河务局及各沿黄区县,开展“跟着记者走黄河”报道,全景展示新时代黄河的安澜盛况。
知名文化学者展恩华在文章中这样描述黄河:“万里黄河出昆仑、下高原,九曲百折奔向大海。黄河西来,路经平阴,遇田山北折,复又东去。平阴人是枕着黄河入梦,在黄河的涛声里醒来”。
对世世代代住在黄河边的老一辈平阴人来说,他们对黄河的感情很复杂。一方面,携带泥沙而来的黄河冲积出肥沃的土地,“涝一次三年不用化肥”;另一方面,黄河的脾气谁也摸不透,享受母亲河滋养的同时,黄河百年不遇的特大凌洪就发生在51年前的平阴境内。
十天内两上央视话题都没离开过黄河
2019年的春节,大年初一这一天,在平阴县玫瑰镇外山村的黄河岸边,在外上学的学生、在外生活多年的村民都回到了这个祖祖辈辈生活的村庄,全村上千口人,大家穿着新衣服,围着喜庆的大红围巾,以黄河和外山为背景,拍下了一张千人全家福。
之所以要拍摄全村村民的全家福,是因为下一个春节,村民们就将在黄河滩区迁建项目建设的新楼房里度过。住新楼虽然是好事,但真要离开世世代代生活的老村,大家伙儿还是有些不舍。两个村的村干部商议,选择了春节这个大家都回老家过年的时机,请来专业摄影团队为全村老少拍下这张特殊的合影。
拍下合影后的第六天,也就是2月11日,千人大合影的新闻以“留住最幸福的乡愁”为题,登上了央视《晚间新闻》节目。
这还没有结束。
时隔8天,在2月19日的央视新闻直播间中,榆山街道翟庄村黄河放河灯祈福这一古老的民俗再次登场。画面中,村民们在黄河岸边排成队,用手把手接力传递的方式把河灯传递到村里德高望重的村民手中,再轻轻放到黄河水面上,一盏盏河灯满载着大家对美好生活的祝福缓缓飘向远方。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除了恢复自清代以来就有的放河灯习俗外,村里还建起了翟庄乡村记忆馆,翟庄的风物、人情、沿革,都在记忆馆里得以保留。
跨河从坐船到浮桥黄河大桥50年后再组“姊妹桥”
“90后”陈安琪还记得自己1997年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坐渡船过黄河的情景。那一次,她纯粹是为了体验,从而留下自己童年里的记忆。从那之后,搭起的浮桥就取代了黄河两岸人们坐了几十年的渡船。
今年50多岁的翟庄村村民翟咸杭回忆起渡船的情景仍历历在目。2003年以前,两岸走亲戚、赶集的群众还是坐着渡船过河,盖房子的石头、肥城的煤炭,都是靠着渡船从这头运到对岸,茌平的棉花等物资从对岸运到这边。因为距离最近,现在翟庄浮桥所在的渡口是两岸人员和物资往来的交通要道。
1970年12月1日,平阴黄河大桥竣工通车,成为当时黄河上第一座最大的公路桥。大桥建成后,平阴县成为济南连接鲁西北的重要门户,大桥至县城的路段两旁成了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平阴县的建筑材料通过大桥源源不断地运往鲁西北,而鲁西北,远到河北、山西的钢材、煤炭又通过大桥运到济南、泰安。公路桥建起来了,作为便捷通道,平阴境内的4座黄河浮桥依然车来车往。“平时一般有个2000多车次,最多的时候一天能达到3000多车次,一年中往来的行人也有五六十万人次。”作为翟庄浮桥的管理运营单位,平阴县众川恒信浮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丛彬介绍。
2017年11月15日,平阴黄河大桥停止收费。两年后,大桥迎来了一座崭新的“姊妹桥”——青兰高速平阴黄河大桥。双向六车道的高速公路桥将济南、聊城两地的时空距离又拉近了一步。而未来,在黄河凌庄段,再新建一座黄河大桥的规划已经提上议事日程,跨河交通将越来越顺畅。
艾山外山隔空“喊话”搬迁后要建田园综合体
位于聊城市东阿县的艾山水文站是黄河下游重要的水文站之一。在艾山村的对岸,是平阴县玫瑰镇外山村。两个村庄,各自以村内的两座小山艾山和外山命名。在两山之间形成了天然的卡口,使黄河河床在这里陡然变窄,是黄河下游河床最窄处。急速的黄河水到此被挤在狭窄的河床内,咆哮、怒吼、奔腾,形成一个不是壶口却胜似壶口的壮丽景观。
近年来,艾山村利用黄河风光的自然优势,发展了农家乐、牡丹园、采摘等旅游项目,艾山景区已经成为周边知名的近郊游目的地,甚至很多平阴人也会在周末和节假日时前去游玩。
地处黄河滩区的外山村则与另外5个村一道纳入了黄河滩区迁建,整体搬入玫瑰镇驻地的新建社区。“这两天,村民就全都搬完了,到时候村里就全部腾空了,村里已经联系好了拆迁队伍,拆除房屋后对老村土地进行复垦。”介绍起搬迁后的打算,外山村党支部书记李庆军把大家带到一块“黄河骑乐世界”田园综合体项目展板前。
“村民搬迁后,我们与投资商一道准备发展旅游,规划了黄河玻璃栈道、跑马场、乐园等项目,村里还在外山脚下留下了86套老房子建设民宿,村民以房子入股公司,按收益分红。”李庆军说,除了这些外,村里还打算建个粮仓和面粉厂,把群众的粮食集中存放,上楼后的群众可以从面粉厂领面、领面条,到年底再按照存放的粮食量和兑换的面粉量进行结算,多退少补。
这里风景独好平阴沿黄风貌带这样干
上盆王村菊花苗长势正旺,朵朵菊花盛开吐蕊;后寨村蔬菜大棚硕果累累,生机勃勃的果蔬格外诱人;前阮二村黄河大米绿意盎然,生态休闲的田园风光尽收眼底……炎热的夏季,沿着平阴沿黄风貌带锦水街道辖区段今年初新落成的景观道路徒步,8公里的沿黄观光路笔直平整,串联起了沿黄产业带上的多个项目:
后寨村的50个春暖大棚、2座立体大棚、280米的绿色长廊,还有即将建设的乡村记忆馆,将舌尖文化、黄河文化、农耕文化和后寨村史有机结合。
阮二庄的水稻、小龙虾混养,虾为稻除草、松土、增肥,稻为虾供饵、遮阴、避害,稻虾“合作”,优势互补。
……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黄河流经济南的第一站,平阴县将做好沿黄风貌带连路、串水、开花、靓村、兴业的文章,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推进田山灌区沉沙池外迁,实施狼溪河、锦水河等水系综合治理;统筹推进古村落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加快榆山贤子峪和翟庄文旅综合体、芳蕾田园综合体等项目建设;高品质推进文旅融合;聚焦玫瑰、阿胶两大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度假养生、文化体验、网红电商等新消费、新业态……
做精一产、做强二产、链接三产,平阴全力打造“产业地标”,让玫瑰成为盛开在黄河河畔的美丽之花。
走过半个世纪的“山东红旗渠”
来到黄河平阴段,“1030工程”是一个不得不去、去了又让人无比震撼的地方。
1030是个什么工程?1030是水利工程。之所以称之为1030,是为了纪念毛泽东同志于1952年10月30日“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指示发表六周年。为什么要修这样一个工程?是为了抗旱保收。
面对滔滔的黄河水,人们始终有一种“临水不解近渴”的焦虑。1968年秋,平阴遇上特大干旱,30万亩庄稼有一半枯死绝产,10万亩减产,8万人吃水困难。仅当时的李沟乡24个村就有18个村严重缺水。这种“望梅不解渴”的局面,引起了派来平阴任抗旱指挥的王福祥的重视。他召集平阴县主要领导、水利干部就引黄工程进行科学论证,认为兴建引黄工程十分必要,迫在眉睫。
1968年8月,在山东省水利厅的领导下,40多名水利技术人员开始对田山引黄工程勘探、测绘、设计,用近百天的时间制订了设计方案。初步计算工程设计效益为灌溉面积31.7万亩,排涝2.5万亩,解决山区12个乡镇292个村6.2万人的缺水问题。
1968年底开工建设,1971年正式投入运行。如今的我们,只能在泛黄的老照片里寻找当年工程建设现场独立营、尖刀连、突击排几万人不畏艰险、敢打硬拼,人山人海、红旗飘动的场景,但“1030工程”却从建成那一天开始,让过去靠天吃饭,动不动就“喊渴”的粮田变成了旱能浇、涝能排的良田。
“1978年、1981年、1989年平阴县连遇大旱,山区近百个村庄泉水断流,塘坝干涸,人畜用水发生困难,但是通过引水灌溉,凡是二级、三级干渠送到水的地方,群众都可以就近取水。同时,还为康王河、汇河及坑塘、水库补灌,既增加了河流、水库的蓄水量,又补给了地下水源,灌区内湿度提高,气候湿润,降雨概率增加,保护和发展了生态农业。”老水利干部黄元成回忆道。
建成半个世纪,被誉为“山东红旗渠”的1030工程依然老当益壮。“黄河水从位于田山的一级站提水后,经过青龙山扬程57.6米的二级站提水,流到平肥分水闸,分两个方向向孔村、孝直和肥城方向送水。灌区内的小麦、玉米、玫瑰花每年至少要浇两次水。”作为黄河下游最大的电力引黄排灌工程,田山电灌处承担着田山灌区的管理,信息调度中心负责人刘伟介绍,从1999年开始,走过近半个世纪的“1030工程”开始了总共四期的更新机电设备、更换水泵机组、加固输水干渠和支渠的维护项目。
常年和供水打交道,刘伟深知灌区群众对黄河水的依赖:“因为干旱少雨,今年的抗旱供水从3月份就开始了,比往年提前了一个月。灌区内的老百姓都说,黄河水是救命的水,没水时大家都着急。”
除了庄稼要喝黄河水,黄河水还承担着城乡居民用水和生态补源的重任。平阴黄河河务局局长丁民介绍,从平阴流出的黄河水,一个方向是黄河水从一级站提水后,利用南水北调济平干渠,从平阴补给到了玉符河和小清河源头。另一个方向是利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向胶东地区供水。
平阴也因生态补源收益颇丰。现今已经成为平阴一张靓丽名片的黄河玫瑰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前身其实是一片沿黄涝洼地,在重新开挖、蓄水后,玫瑰湖像一块无瑕的翡翠镶嵌在平阴大地上,万亩水面以及望不到尽头的芦苇、水草也成为鸟儿们的天堂,白鹭、夜鹭、苍鹭等有名字的没名字的鸟儿纷纷在这里筑巢安家。
“黄河水都是带着贴着标签的,在保证黄河不断流的前提下,才能做好用水的文章。去年一年,我们大约用了1700万立方米的黄河水,主要是农业灌溉用水和生态补源。”平阴黄河河务局局长贾成告诉记者,抓好黄河防汛与保障供水是该局两项重点任务,进入汛期后,局里组织了15名职工不间断巡查,加上原有的养护工人,50多人的队伍时刻在岗,确保黄河安澜。(济南日报记者:冯经伟摄影:张有水张宪政通讯员:马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