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黄河唯一千年古渡 独具特色的水利旅游圣地

发布时间:2020-07-23 11:32:47

优美的黄河自然风光与大禹文化交相辉映,融为一体,成为了黄河中游一处独具特色的水利旅游圣地。

从巴颜喀拉山起源的黄河,出昆仑,穿大漠,驱流沙,越草原,入河口。相传大禹在山西芮城黄河边植柏观水势,乘舟上凿龙门,下开三门,终获成功。于是登舟之地便成“大禹渡”,手植柏树便被称“神柏”。怀着对大禹治水的崇高敬意,从芮城出发,沿永乐公路向大禹渡方向而去。

作为万里黄河上唯一以大禹冠名的千年古渡,依山傍水的大禹渡可谓历史文化深厚。作为一座规模宏大、结构新颖,集灌溉和游览为一体的风景区,来的游人可谓络绎不绝。进入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大殿——禹王殿,过禹王殿,来到了滴水台阶,俯瞰,那一层一层垂直式下降的台阶让人心生恐惧,只想赶快扶住边上的栏杆,唯恐一不小心滚下去。在惊呼声中,台阶奇妙地发出滴水声音,而且人多声大,人少声小,让人百思不解。下到台阶底,抬头往上看,几百台阶上的禹王大殿巍峨耸立,很是壮观。

前行不远,便是合围近4米、树龄达4000年的神柏。作为大禹渡的标志,神柏高约15米,虬枝参天、冠若伞盖,覆地半亩有余,傲然屹立在大禹渡崖头。相传大禹治水时经常在柏树下小憩,所以柏树所在的山谷被称为“神柏峪”。树下立有一块清代石碑,上书“神柏峪重建禹王庙碑记”,纪录大禹渡久远深厚的历史。

站在龙头崖上眺望远方,从河津龙门奔涌而下的黄河以“几”字形前行,河床地势开阔,水流平缓,一改奔腾咆哮之势,尽显母亲河的温柔和博大的胸怀。身旁建于20世纪70年代的电灌站依然在不停歇地工作着,经过一级提取和二级泥沙沉淀,黄河水一改浑浊的容颜,泥沙排入河道,清水被抽上去浇灌良田,几十万亩土地受益。看着碧波荡漾的渠水,很难将它和远处浑浊的黄河水相提并论,而看着神柏下那近200米的二级扬程管道,又对这些现代治水者肃然起敬,他们引水上山,造福于民,与当初大禹治水有着异曲同工之理。

在沉沙池东南方是六角玲珑的望岳亭,举目西眺,华乐在望,故取名“望岳亭”。亭东的平台上,是用175方中条山青石拼雕而成、高达12.23米的大禹像,据说是黄河流域最大的石雕大禹像。其头戴帽子,手执巨耒,伟岸英猛,坚毅镇定地面向黄河。山谷的摩崖上还刻有“舟于此出水得”六个大字。

神柏峪东侧是重建的状元桥,是从合林寺去绿化纪念亭,然后到文殊院、钟鼓楼的唯一通道。人走在上面,晃晃悠悠,而脚下却是深不见底的河谷以及河水,让人有些胆战心惊。当然,更刺激的还是百米横空的玻璃观景台和滑道,除此之外,景区内还有别具特色的气垫船游黄河等项目可供大家亲近母亲河。中国的历史有多久,黄河文明的渊源就有多长。(文图:米广弘文化学者)

跨越80余年传唱至今的《黄河大合唱》诞生记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1939年,《黄河大合唱》在延安诞生,跨越80余年传唱至今,公众最熟悉的是它的第七乐章《保卫黄河》。
上半年陕西黄河渭河用水全面达标
陕西省下达黄河干流用水指标3.28亿立方米,实际地表水用水量2.13亿立方米;下达渭河流域用水指标18.8亿立方米。
济洛西黄河特大桥合龙
7月27日,记者从河南省交通运输厅了解到,济洛西高速公路黄河特大桥已实现全桥合龙,顺利“飞架”黄河两岸。
相关部委
水利部 黄委会 文化和旅游部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发改委 国家林草局 国家文物局
流域省区
山东 河南 陕西 山西 内蒙古 宁夏 甘肃 四川 青海
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中华文化遗产研究院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