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走向小康生活 新村台筑起黄河滩区人民的新生活

发布时间:2020-07-27 13:15:48

“现在就想着早日搬进新房子,住在新村台上就不用再担心黄河发水了。”山东菏泽鄄城县旧城镇巩庄村村民张秋菊说,滩区的老百姓天天盼,怎么能有个安稳的家,过上好日子。

再过一个多月,今年50岁的张秋菊就可以搬进新房子了。“我和老伴、两个孩子分到144平米带院的小楼,我公公婆婆年龄大了和我们一起住。”张秋菊说。

张秋菊在为村台社区的新房粉刷墙壁。 (赵瑞雪摄影)

张秋菊现在每天参与到村台建设,做粉刷墙壁等工作,每天可以拿到200元工钱。她说,来这里干活,就是在给自己的房子干活。

7月25日,在菏泽鄄城县旧城镇,记者看到在三合村、七街、大邢庄、安庄村台社区建设工地现场,一排排错落有致的新房建设已近完工。

即将完工的村台社区新房。(赵瑞雪摄影)

“按照工程的计划安排,今年8月中旬就达到入住条件,我们就启动搬迁计划,9月底,老百姓就能完全搬入新居。”鄄城县旧城镇党委书记王健介绍,目前,旧城镇4个村台社区安置房已全面完成主体封顶,正在进行室内外装修,小学、幼儿园、商业、创业车间、社区服务中心等公共配套工程建设同步推进。

“三年攒钱、三年垫台、三年建房、三年还账。”是流传在旧城镇黄河滩区的一句话。这句话说出了滩区人民居住和生活条件的困难。为了解决滩区人民的居住条件,旧城镇建设了4个黄河滩区居民迁建村台社区,占地面积2859.7亩,将安置17771人,建设5335套社区住房及相关配套公建设施。

长期以来,黄河滩区经济发展滞后,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特别是受洪水威胁,住房安全长期得不到保障,因房致贫、因房返贫现象尤为突出。为从根本上消除洪水对滩区群众生命财产的威胁,实现滩区群众世世代代的安居梦,中央和省市立足黄河滩区实际,作出了修筑村台的重大战略决策。

2016年年底,旧城镇村台社区建设提上日程,指挥部下设4个村台项目工作组,分别明确一名副科级干部蹲点负责,并帮助涉迁22个村庄成立了由党员、群众代表等参加的15人左右的村民迁建自治委员会,负责对房屋建设规划和质量进行监督等工作。

“按照这项工程的审批方案,老百姓有人均34900元的补贴,这个房子的招标价是每平方1460元,人均是36平方,这样算,老百姓的自筹资金人均承担15000元,比以前自己建房子省多了。”王健说。

村台社区的新房。 (赵瑞雪摄影)

今年69岁的北王庄村村民李中学预交了3万元,将分到一个108平米的房子。

“几乎每天都来看看房子盖得怎么样了,想早点儿搬进新房子。”李中学说,现在住的房子还是用砖头和泥巴糊的。

回忆滩区的生活,他说:“记忆中1996年以前,每5年中就有3年有洪水,房子是建了塌、塌了建,河东河西搬家五六回。1982年盖的房子,从搬入到被洪水冲毁,满打满算103天。”

看着新房子即将完工,李中学也开始盘算着怎么布置新家。他计划着房子整理好后,邀请亲戚们来家里坐坐看看。

“这样的房子见都没见过,现在能住上,真是高兴。”李中学说。

青海省政协聚焦“黄河青海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如何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更好地扛起“源头责任”“干流担当”?近日,青海省政协围绕“黄河青海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召开十二届十三次常委会议,深入协商议政。
走向小康生活 新村台筑起黄河滩区人民的新生活
“现在就想着早日搬进新房子,住在新村台上就不用再担心黄河发水了。”山东菏泽鄄城县旧城镇巩庄村村民张秋菊说,滩区的老百姓天天盼,怎么能有个安稳的家,过上好日子。
黄河下游过流“瓶颈”需突破 提升防汛安全水平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由于天气干旱及对黄河水资源的过度利用,进入黄河下游的水量急剧减少,河道淤积萎缩,主河槽最小过流能力一度降至1800立方米每秒,即使“小水”也可能“大淹”。
相关部委
水利部 黄委会 文化和旅游部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发改委 国家林草局 国家文物局
流域省区
山东 河南 陕西 山西 内蒙古 宁夏 甘肃 四川 青海
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中华文化遗产研究院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