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河:黄河大合唱“正青春”
发布时间:2020-07-01 13:53:01出陕西潼关,一路奔腾的黄河径直东折入豫,完成了从高山到平原、从中游到下游的渐变,向着渤海驶去。满眼的河水,铺天盖地、望不到边际。
黄河浩荡,龙腾中原。
古往今来,逶迤的黄河把她最精华的内容留给河南。作为黄河的地理枢纽,河南也是黄河文化的集大成之地。临黄河而知中国,临河洛而知华夏。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看黄河就是看中国,幸福长流母亲河”……央视春晚郑州分会场,大气磅礴、奔腾壮阔的“黄河”盛景令人感慨万千。这一刻,无论大江南北,中华儿女心里涌动的是一脉相传的感动。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确立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
今年全国两会,“黄河保护”成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热词,报告提出,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
以黄河命名的重大国家战略诞生及推进,河南掀开了新篇章。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中原文化核心区域,郑汴洛“三点一线”城市,也迎来了文旅高质量发展“黄河时代”,一场别开生面、深度融合的大剧正悄悄上演。
5月8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徐立毅主持召开郑州市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强调让“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的历史文化景观串珠成线,打造世界级的黄河文化旅游带。
黄河,中原大地的文脉之河、生态之河、幸福之河。
郑、汴、洛,黄河岸边三座古都,距离三百里,从夏至宋占据国家政治经济中心三千年,绘就了光辉灿烂的黄河画卷。而作为黄河流域两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和经济总量唯一过万亿元的城市,郑州打造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的战略定位,清晰明确,熠熠生辉。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郑、汴、洛的根脉在黄河,发展文旅的最大优势也在黄河文化。今天的黄河,生机勃勃,在为三座城输送新鲜乳汁、奉献文化的同时,也与三座城融合更紧、关系更密、活力更足。
六月,盛夏时节,我们来往于郑汴洛的黄河两岸,一桩桩遗迹,一个个故事,一件件蓝图,起伏跌宕,荡气回肠。
郑州报业集团推出的《郑汴洛:文旅融合的“黄河交响”》系列报道今日刊发下篇《幸福河:黄河大合唱“正青春”》。
黄河,一个民族的光荣与梦想。“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黄河文化孕育的中华文明绵延至今。
这是一条灌溉历史的文脉河,一条润泽当下的生态河,更是一条滋养未来的幸福河。
2019年9月17日,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习近平总书记凭栏远眺:硕大的临河广场,天高水阔,郁郁葱葱。在次日召开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嘱托,“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为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主动融入和服务这一重大国家战略,既是郑、汴、洛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也是三座黄河岸边重要古都千载难逢的机遇,三市都已擘画了崭新的蓝图:
郑州启动了沿黄生态保护示范区规划,确立了“华夏文明之源、黄河文化之魂”主地标地位;
开封突出宋都古城保护展示,打造黄河文化核心展示区;
洛阳谋划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加快让黄河文化走出去。
正青春,梦飞翔。以文旅引领、融合发展为特色,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干在当下,把黄河打造成一条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正青春”。郑汴洛,这片植根于中原的多情的土地将更加流光溢彩。
郑报全媒体记者 石闯 翟宝宽/文 周甬/图
“早就听说双龙巷了,来这里逛逛,名不虚传,非常棒!”一场雨后,空气凉爽了许多,在开封双龙巷里,一名上海游客感慨道。他的身后是一条极具传奇色彩的老街,古色古香,青砖石路,人来人往,熙熙攘攘。
双龙巷是省政府公布的首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之一,是开封“七角八巷七十二胡同”之首,被誉为“天下第一巷”。街区以主题客栈、名人故居、非遗展示、文创手工、时尚网红产品、特色餐饮等为主要业态,是古都开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发展的创新和示范。1月18日,复建开街后成为网红打卡地。
其实,双龙巷只是开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所确定的重点项目的一个缩影。高起点规划,大手笔推进,一张蓝图干到底,已经成为三市发展的共同理念。
在紧紧围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及战略定位上,郑、汴、洛三市既有相通之处,又各有千秋。
以黄河历史、人文、自然、生态资源为依托,深挖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深化郑汴洛文化旅游线协同互动,深化黄河文化研究与国际交流合作,讲好“黄河故事”,打造黄河文化旅游精品带,是三座城共同的担当和使命。
郑州立足地区历史文化资源在黄河文化、中华文明中的突出价值和地位,以“华夏文明之源、黄河文化之魂”为主题,统筹黄河治理、生态保护、扶贫攻坚和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建设,加快建设具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鲜明特征的国家中心城市。目前,已启动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规划。
开封的战略定位也非常明确:打造开封黄河文化核心展示区;打造开封水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打造开封黄河流域大都市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开封郑州大都市区文化交往中心;建设新时代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展示区。
洛阳则是坚持生态保护为先、确保安澜为底、统筹治理为要、传承文化为魂、高质量发展为本,把黄河建成水清岸绿景美惠民的生态河幸福河、传承历史的文脉河,着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高位推进 融入“黄河华夏文明旅游带”
“八大古都,有五个分布在黄河流域,郑州、开封、洛阳占了仨,应用文旅融合的方法,在世界范围内打造一条非常少见的‘黄河古都旅游带’。”今年5月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洛阳师范学院院长梁留科的话掷地有声。
他认为,在宜融则融、能融则融的条件下,做好河南省文化旅游强省的顶层设计。把5G、物联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纳入到文旅的发展过程中,从而形成由科技支撑的、创新驱动的文化旅游发展的高质量带。
今年的河南两会上,开封代表团向大会递交了《关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郑汴洛黄河文化旅游带的议案》,高屋建瓴,备受瞩目。
那么,怎样才能达成这一目标呢?代表们很务实地支了几招:
坚持高位推进,从省级层面围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郑汴洛黄河文化旅游带开展相关制度法规的立法,成立打造郑汴洛黄河文化旅游带领导小组,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设立省级黄河发展基金,优先布局国家、省重大项目。
做好郑汴洛黄河文化旅游带概念性规划编制工作,争取纳入国家大盘子。发挥郑汴洛集聚效应,继续叫响“黄河之旅——中华民族之魂”品牌,统一黄河文化IP设计,将郑汴洛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成新时代展示中华文明、增强民族认同感自豪感和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文化带,全面对接融入国家“黄河华夏文明旅游带”。
面向国际,从省级层面强化郑汴洛三市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完善国际化配套。构建“快进慢游”便捷交通体系。在加快推进郑州南站至登封至洛阳城际铁路建设的基础上,尽快开工郑州南站至开封至兰考城际铁路,启动郑汴洛城市快线建设,与郑徐、郑西高铁形成环形快速铁路通道。开发低空游览、直升机观光等沿黄观光项目,打造郑汴洛三市空中全域旅游走廊。
如今,这些真知灼见的建议和构想,正在逐渐地“落地生根”,变为现实。
郑州
抢抓机遇,建设黄河文化主地标城市
黄河文化,生生不息。
沿着黄河东流方向,盘点被黄河串珠成链的大都市,兰州、银川、西安、郑州、济南等,都在紧紧抓住国家战略的机遇,展示着快速发展的雄心。
作为黄河流域两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和经济总量过万亿元的城市,郑州在黄河流域及河南的地位、分量,不言自明。
郑州紧紧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初步谋划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的任务书和路线图,启动了核心示范区规划工作,并初步明确了核心示范区三大功能定位。
以保障黄河长治久安、推进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为目标,加快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构建邙岭的森林生态、低滩的湿地生态、中高滩的休闲生态三大系统,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防洪安全提供示范。
明确了“东强、南动、西美、北静、中优、外联”的城市功能布局,完善了“两翼驱动、四区支撑、多点布局”科技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格局,加快构建国际交通枢纽门户、对外开放体系高地、参与国际合作高地“一门户两高地”的开放体系,高质量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统筹推进黄河国家博物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等文化工程建设,推动黄河文化带、环嵩山文化带和郑州中心城区商代王城遗址等文化板块紧密结合起来,讲好郑州、开封、洛阳“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文化发展故事,打造形成世界级的黄河文化旅游带。在此基础上,积极筹备世界大河文明论坛等重大活动,用国际话语体系阐述黄河文化人类价值,确立郑州“华夏之根、黄河之魂、天地之中、文明之源”的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地位,不断提升黄河文化的全球吸引力、辐射力和感召力。
开封
传承创新,让黄河文化“活”起来
沿黄地区是河南省的经济中心,做好大规划、建好大平台、干好大项目尤为重要。
“可以说,开封曾因水而兴,与黄河渊源最深厚。开封也是伴水而生,黄河的故事最动人。”开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工作人员介绍,开封段黄河主要有几大特点:距离黄河最近,黄河险工最紧要,地下保存的遗存最多最完整。
开封坚持“先动手、后伸手”,充分发挥黄河历史文化资源优势,结合好传承与创新,统筹好加强保护与活化利用,铸造开封更加出彩的城市之魂。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
开封市政府重点项目办主任陈新表示,2020全市已启动引领性项目建设,高质量实施好“一带、一馆、一城、一中心、一讲述地”等。
“一带”也即沿黄生态廊道示范带,是以生态为基、文化为魂,集绿色生态、文化展示、休闲娱乐、科普研究于一体的复合型生态廊道。
“一馆”,黄河悬河“城摞城”展示馆,主要为北宋皇宫遗址展示馆、黄河悬河文化展示馆等。
“一城”,宋都古城。开封加快实施宋都古城保护与修缮工程,传承弘扬上承汉唐、下启明清的宋文化,实施明清城墙贯通、千年中轴线展示、街坊复兴等工程,以古城墙文化带、千年中轴线文化带、大运河及水系文化带等“三条文化带”修复展示为抓手,打造黄河岸边的世界文化名都。
“一中心”,即黄河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依托千年铁塔、百年河大和明清古城墙,打造黄河国际文化论坛永久会址,建设国际化黄河文化研究传承基地。
“一讲述地”,即是东坝头中国共产党治黄故事讲述地。
“这些都是开封的黄河文化旅游标志性工程,其中国家悬河文化展示区、建设全国治黄文化和红色基因传承基地、筹建国家黄河文明国际高层论坛、成立黄河文化研究院等已经上报国家,有助于面向世界讲好黄河与开封故事,推动开封高质量发展和全面复兴。”陈新说,其最终的目的是形成处处是景、步步留人、项项有故事、链链相融合的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
洛阳
文旅融合,打造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诞生了中华民族的根文化——河洛文化。作为黄河文化孕育的千年古都,洛阳按照“生态保护为先、确保安澜为底、统筹治理为要、文化传承为魂、高质量发展为本”的思路,在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打造特色精品上聚力加力,正在讲述新时代的“黄河故事”。
隋唐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展示项目。洛阳是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大运河给洛阳留下了丰富的河道、水工设施、漕运官仓、漕运线路遗存和城市遗址。按照国家、省关于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规划,谋划了一批大运河遗产保护展示项目: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回洛仓遗址一期保护展示提升项目、含嘉仓遗址本体保护项目、洛阳市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监测中心管理平台。
6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洛阳市政府共同组建“早期中国研究中心”揭牌成立。黄河文化重大考古项目在洛阳启动,偃师二里头遗址入选其中。继续围绕华夏文明探源以及夏商周研究展示,苏羊遗址、陆浑戎遗址、栾川旧石器遗址、偃师商城、东周王城等重要遗址区的考古调查有序进行。
洛阳市持续推进大遗址保护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谋划实施了近40项重点示范项目:
偃师商城保护展示工程顺利开展,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获准立项;
汉魏洛阳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初具规模,宫城格局逐步显现;
隋唐洛阳城天堂明堂和定鼎门遗址公园全面建成开放,九洲池一期、应天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两坊一街”(宁人坊、明教坊和天街南段)主体完工,天街北延、应天门片区向南打通、正平坊保护利用、玄武门遗址保护展示、南城墙遗址保护展示等项目加快推进。
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发展,一大批沉睡千年的文化遗产正从地下“走”到地上,与城市发展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历史从未远去,活在当下,也塑造未来。
黄河在这里流淌千年,文化从这里走向世界。洛阳,从“中华文明原点”一路走来,擦亮“文化名片”,用文化传承讲好“黄河故事”,把“河洛文化”更好地熔铸于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唱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的“洛阳好声音”。
大河奔腾,一路向前。
“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对于郑、汴、洛三市来说,让历史文化景观串珠成链,打造世界级的文化旅游带,让黄河成为永远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既是光辉的画卷,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